爺爺作文

爺爺作文(1)

奶奶給我講過一個關於爺爺的故事。

那時家裡很窮,孩子又多,家裡就靠毛驢車給別人拉點零活掙錢,生活很窘迫,經常吃上頓沒下頓。一次,鐵路上發生了一起車禍,一個老人被火車撞死了,他的家人願出重金找人把老人屍體運回家。可儘管如此,還是沒有一個人願意乾,大家都認為拉死人又害怕又晦氣。但爺爺卻不顧家人的反對答應了。爺爺從家裡拉出毛驢車,和老人的侄子一起把屍體抬上板車,連夜往老人家裡送。因為走的是山路,很顛簸,老人的屍體不知在什麼地方滑丟了。直到爺爺覺得車子很輕,才發覺草蓆筒里空空的,屍體沒了。爺爺和老人的侄子趕緊往回找,找了一陣,終於找到了。得再把屍體抬上車啊,可老人的侄子這會兒卻死活不願意抬頭,只肯抬腿。因為老人的腦子已被撞出,空腦殼裡塞著毛巾,夜裡,他的侄子覺得格外地噁心。他說如果爺爺願意抬頭,就給爺爺多加錢。爺爺猶豫了片刻,最後還是同意了。就這樣,爺爺和老人的侄子把屍體抬上車,又繼續趕路了。天亮之前,爺爺終於把老人的屍體送到了他的家。

爺爺拿上錢,顧不上休息,在吃午飯時滿臉疲憊的回到了家。把錢往奶奶手裡一塞,只說了一句話:“趕快去買糧食吧……”聽到這裡,我不禁湧出淚來。奶奶也哽住了。買了糧食後全家終於有飯吃了,可爺爺卻吃不下,他老覺得心裡噁心,奶奶硬勸爺爺吃了幾口,還是吐了。就這樣,兩天了爺爺沒吃一點東西。最後,鄰居對他說把飯端到廁所里吃,就能吃下去了,而且不會吐。爺爺照做了。那之後才感覺漸漸好了起來。

後來,孩子們都長大有了工作,家庭條件慢慢好起來了,可爺爺卻積勞成疾,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講到這裡,奶奶已泣不成聲。我不禁抬起頭,望著爺爺的遺像,大滴的淚水奪眶而出。

初一:羅浩

爺爺作文(2)

在萬家燈火都熄滅時;外婆家的檯燈仍然亮著。燈光下坐著一個布滿白髮而又慈祥的老人;他頭戴一副老花鏡;手握一支鋼筆;在書上不停地圈圈、點點、畫畫。他時而全神貫注;時而愁眉緊鎖;時而如痴如醉;時而面露笑容。他就是我的外公。外公雖然年紀大了;卻非常愛看書。由於外公會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纏著他給我捏一些小玩藝。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書;想讓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夢”了。我真想把外公的書都鎖進箱裡。可之後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有一次媽媽問了我一道題:“熊貓一隻手有幾個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還是去問外公吧;我心裡想道。我跑到外公跟前;把媽媽的話原封不動地說了一遍。外公摸摸我的腦袋;說道:“你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書。熊貓只有四個指頭的啊!”“外公;您的知識可真淵博啊!這么多知識;您都是從書上獲得的嗎?”我羨慕地問道。“當然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要你肯讀書;博覽群書;你也會跟外公一樣;知識淵博的啊!”於是;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讀書的種子;書也成為了我的良師益友。外公不僅學識淵博;還常常無私地幫別人做事;解決問題。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飯。突然;馬伯伯和幾位叔叔進來了。他們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卻堆滿了焦急與無奈。他們和外公寒暄幾句後;便進了書房;我也好奇地跟了進去。只聽馬伯伯沮喪地說:“我家的茶樹不知怎么的;生了一種怪病。先是根部生瘤;緊接著茶樹就大片枯萎。我們農民一年就靠這幾畝茶園養家餬口;可如今卻顆粒無收;這……這可這么是好哇!”說完;便一手撐著書桌;一邊低頭喪氣。這時;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樹的根;遞給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鏡;左手緊握樹根;右手執一個放大鏡。只見外公時而撥開樹根;不停地端詳:他時而握起鋼筆;在紙上圈畫;時而放下筆來;愁眉緊鎖;時而回過頭去問一兩句。馬伯伯他們的心情也隨著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過了好長時間;外公才把一張寫滿了字跡的紙遞給了馬伯伯;馬伯伯接過了紙;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發顫的聲音說道:“太感謝您了;真不知道該怎么報答您才好。”“嗨老朋友了;還這么見外。幫這點小事;應該的。”過了一會兒;馬伯伯該走了。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說:“等會兒。”說完;他快步走進書房;拿出了一疊東西;放在馬伯伯手中;馬伯伯一看;原來是一疊錢;馬伯伯執意不要;可外公卻說:“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這點錢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以後有困難;儘管來找我。”馬伯伯握著錢的手微微地顫抖著;嘴裡想說什麼卻發不出聲音。望著眼前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觸動了;外公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他不以專長而肥私;而以助人為樂事;想到這裡;外公的身軀不禁在我眼中越來越高大。外公;他雖然沒有乾過什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一身華麗的外表但在他平凡的身軀中;卻分明隱含著極不平凡的品質。是啊!外公那助人為樂和嗜書如命的精神;將會築成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為我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為我習和敬佩的楷模。

貴州畢節地區金沙縣貴州省金沙縣逸夫中學初一:李景帥

爺爺作文(3)

我的爺爺是個農民。和普通農民不一樣的是,他有知識。

在四十年代,有知識的農民沒有幾個。而爺爺卻是高中畢業。

爺爺最喜歡看書,《紅樓夢》《水滸傳》《鹿鼎記》《封神榜》《三國演義》《慈禧太后》等,爺爺都看過。

我記得,爺爺每次賣了農物,都會買幾本書來看。然而,卻因為每天都有乾不完的農活而沒有時間看書,以至於晚上通宵看書。有時候,一本《楊家將》都要一年多才看完。

奶奶不支持爺爺這么賣命的看書。認為,看書可以當做飯後娛樂,偶爾看看無所謂。但每天通宵看書,這么傷精力的事不看也罷。

農民就是農民,看再多的書也不能變聰明。

有時候,奶奶念叨得多了,爺爺會和奶奶吵起來。說,你又沒有讀過書,你不知道這感覺。在你沒有讀過書的條件下,你就沒有資格這樣說我。

奶奶每當這時,都會凶起來,說,你是嫌我沒有知識是不是?!你以為你有多少知識啊!就一丁點而已!否則怎么只會是一個小小的農民!

爺爺仿佛在奶奶責罵下真的認錯,一直沉默不語。

但在私下,爺爺趁奶奶去趕集的時候。把我叫到跟前。說:“錫霜,你長大要多讀書。這樣才能有出息。”爺爺說著頓了一下“不一定要行為上的,不管怎樣,起碼精神上得到了滿足……”

我很不懂爺爺,他到底是在告誡我還是在說他自己?

我長大後,曾和奶奶說過,爺爺最喜歡看書了,不如不要打擾他,讓他看下去也不是壞事

奶奶什麼也沒有說,這是輕輕點了點頭

爺爺現在七十幾了,但仍然喜歡看書。

眼鏡盒裡的眼鏡也隨著爺爺年齡增高。

四川資陽雁江區三賢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初一:鄧錫霜

爺爺作文(4)

昨晚,我在夢裡見到了一個老人,安詳地躺在安樂椅上,就是他,讓我煩躁不安的心平靜了下來。

他是我的爺爺。嚴厲和沉默,是我對他僅有的記憶。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那是我第一次背詩,並不明白什麼意思,只是爺爺讓我背,便拚命地背著。有人說,智慧與年齡是成正比的,而當時,我還不滿5歲。

每一背錯,爺爺就打我一個手板。在當我的左手心腫脹起來的時候,我終於囫圇吞棗地啃完了這首詩。一回到屋子,我就開始痛哭,直到我發不出聲來,仿佛淚水的噴涌能帶走痛苦的記憶,撫平肉體的傷痛。

第二天,床頭放著一枚白兔糖,我驚喜的拿起來,迫不及待的撕開糖紙,吞咽來之不易的甘甜。那時候,我吃過的糖不多,一顆大白兔,足以賄賂我。我一直以為那是奶奶對我的憐惜,可是那卻是我最“討厭”的爺爺對我的甜蜜的心意。

當我再次見到這個嚴厲的老頭的時候,他不再嚴厲了,他安靜的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的嚇人,可能我的動靜有點大,爺爺醒了,他艱難的睜開眼睛,用溫和的口氣說:“小四,過來。”我有些害怕了,因為那個黑麵包公不再嚴厲了,我膽怯的走過去,站在床邊,爺爺從被子裡伸出那雙皺紋密布的手,輕輕的拉住我,沒有說話,這時候我覺得他顯得慈祥了許多。在臨走的時候,他說了很多話,可惜我沒有記住一個。

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爺爺,然後便去了他的葬禮上,天空中淅淅瀝瀝的下著雨,我安靜的跪著,盡力不沉浸在周圍的悲聲中,但是看著相框裡抿著嘴的倔強老人,我的眼眶忽然的濕潤了。我那時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聽進去他的話,那充滿愛意的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正如這首詩,我們真正頓悟人生的時候,又有幾次,我想爺爺應該早就看透了人生,才會如此突然但又安詳的離去。當迷茫的我通過那迷離的燈火看清爺爺意味深長的微笑,我煩躁的心情驀然消失了,我不必在霧裡雲里尋找唯一的答案,因為一陣狂風吹散了這一切,我感受到了人生。

我看著無數的人從身邊走過的時候,我想他們都有對自己人生的認識與理解,但我們還未看清他,或許當我們到了不惑之年我們些許就會明白。看透人生,理解人生,享受人生,當你明白自己人生時,你的一舉一動也帶給了他人人生的萌芽,爺爺便給予了我人生的開端,爺爺讓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人生,那蓬勃、努力的人生。

我輕輕的拾起爺爺墓旁不知名的白花,輕輕的笑了。

秦都中學初一: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