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夜飯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快盼到“豬年”的到來了。除夕夜吃年夜飯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想想那些豐盛可口、多彩誘人的年夜飯,我不禁流出了口水。經過家庭會議集體決定,今年的年夜飯全家動手,自己做出一桌豐富的年夜飯,並且每個人都要做一道菜與大家分享。

快看,我家的烹飪大師——“沈大廚”(爸爸)來了。只見他右手拿著炒鍋,左手拿著勺子,走進了廚房。準備好材料後,他先清洗乾淨鮑魚,然後進行大規模運動,頓時,廚房裡傳出噼噼啪啪的爆炒聲,同時也飄散出了陣陣香氣。最後這款“紅燒鮑魚”出鍋了,哇!“紅燒鮑魚”味鮮色澤醬紅,口感香滑彈牙,不愧是極品中的精品。這時,媽媽走了進來,說:”沈大廚好了該我胡大廚了吧!”話音剛落,媽媽就動起手來了。媽媽這次準備的菜是——脆炸銀鱈魚。媽媽先去掉銀鱈魚洗淨主骨和魚皮,切成小塊,然後用廚房紙巾吸乾多餘水份。然後放、擠、倒、拌、打、醃、裹、炸這幾道工序後,菜出品了,脆皮金黃,肉質鮮嫩,美味!美味!輪到我了,我做了一份小女孩壽司,好看又好吃。

“為什麼要吃年夜飯呢?”我好奇地問爸爸。“傳說高陽氏有三個兒子,死後都變成了疫鬼。兩個居住在江邊,一個卻住在人家屋內的角落裡,專門在除夕夜裡出來嚇唬小孩子。由於火可以驅邪,人們便在除夕夜裡燃燒爐火,再加上家人團聚,疫鬼就不敢出來驚擾小孩子了。還有,一家人一面吃年夜飯,一面閒話家常,每人去談談自己在外面所遇到得意的事情,讓家人共同分享喜悅。”爸爸告訴我。“沒錯,你爸說得對,就是這個樣子。”媽媽說。我還知道了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應該說,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目中最大的節日,有其深遠的意義。它是維繫親情的重要紐帶,是應酬交際的黃金時段。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將不斷更新,但願今後“年”能越過越有滋味,越過越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