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饅頭香

臘月里的饅頭香,是我記憶最深的味道。

從小在這一方土地成長,身邊的一切仿佛都在變化著,唯一不變的,好像就只有那間一到冬天就冒著熱氣的饅頭作坊。

陳家老店在我沒出生之前就已經有了,聽爺爺這一輩的人說,我們這個地方之所以會叫陳家店,也是因為老店的悠久歷史和美名在外。

農村和城市不同,什麼糕面饅頭總愛自己忙活,吃著安心。

聞著年味兒近了,家家戶戶也就開始忙活起來,老店的煙囪上方總是會冒著一圈圈的熱氣,熱乎了整個冬天。

爸爸每年總是會幫陳爺爺的忙,特別是年關上,幾乎整夜不睡覺,只為了鄰里能吃上香噴噴的饅頭。我也仿佛充了電一般跟著他轉悠,直到很晚。

作坊不大,約摸著有七八十平米,雖小,卻是樣樣齊全。作坊的南邊放著一張約一米高的桌子,南北長兩米,桌子的四周總是站滿了人,有時是忙活著做饅頭的師傅,有時是等著熱乎饅頭的鄉親。師傅們的手上總是不停歇的,一個忙著揉搓饅頭,一個忙著切饅頭,桌子的四周有幾口大缸,裡面裝的都是等著發酵的麵粉。調麵粉機的師傅把機器聲音開得很大,刀切麵團的咚咚聲,人們的說話聲,混雜成了一曲歡快的小調。

北面是兩排堆得很高很高的蒸籠,蒸氣管直噴著熱氣,鍋爐師傅不時往爐子裡添上幾塊黑炭,火光映在師傅臉上又亮堂了些。於是我知道,饅頭快要出爐了。

屋外是兩排很長很長的竹製板子,它和我們一樣巴巴地望著,巴望著一聲“出爐嘍”的叫喊。

幾分鐘後,看見師傅端著蒸籠往外走,我立刻跳了起來,鄉親們臉上也一個個地堆滿了笑。

白乎乎、熱騰騰的饅頭,一排排地,橫躺在蒸籠里,仿佛新生的嬰兒,還在睡夢中一般。這時候,師傅們需要很快地把它們放置到先前準備好的地方,而且不能正面向上,因為饅頭的背面是熱乎的,如果不反著放,就會粘著了。

幾分鐘後,溫度正好,它們就被一個個裝進袋子,鄉親們一個個聞香而來,載香而去。

這便是我冬天的記憶,也是我生活里洋溢著的淳樸的家鄉氣息。

轉眼又是冬天將至,我期待那冬日暖陽下一圈圈的熱氣,也期待著冬天裡的溫暖,只有淳樸的鄉親才能帶來的溫暖。

冬陽,載著饅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