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街頭追夢人

在悉尼的兩年半,我看過很多街頭藝人,他們有的行為古怪,比如有的在唐人街扮演雕像;有的舞台遍布悉尼繁華區域的各個角落:酒吧前,超市門口。很多舞者,哪怕沒有觀眾,他們也可以表演得那樣投入和專注。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表演的時候,都會在旁邊放一個錢罐,如果行人願意,就可以給錢。幾分,一澳幣,幾十澳幣,不強求,不卑微。在悉尼的頭一年,我看到的,最多也不外乎街舞、雜耍、魔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街頭藝人,穿得花花綠綠,在博大家一笑的同時,賺點錢供養生活。我曾以為那就是西方文化氛圍下滋養出的街頭文化。而今年,他們中間加入了很多新成員,可能是孤身一人,也可能是一個家庭。他們拉琴、唱歌、畫畫。

曾經看到過一對父子,兒子不過十歲,小大人一樣穿著登台時才需要的燕尾服,打著領結,在大街上拉小提琴。爸爸在一旁扶著展板,上面寫著兒子的名字,學琴的時間,還有今天他會演奏的曲目。我不懂小提琴,不知道他的琴技是否一流;但我知道,那孩子很投入,眼睛裡透出安靜、聖潔,即使在這樣雜亂的環境中演出,也一樣地盡心。他們對藝術的尊敬,不亞於任何一個有機會登上悉尼歌劇院舞台的藝術家。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有另外兩個人。其中一位大叔也是拉小提琴的,已經兩鬢斑白了,但腰板很直,每次喜歡穿一件灰色的西服。他有時候會在唐人街拉琴,身邊的盒子裡放著自己灌制的cd(行人可以買)。有時候他也會在小吃鋪子一條街拉琴,那是一條一到飯點就人擠人的街道。一堆食客忙著點餐和等座位;還有人跟老闆討價還價,人聲鼎沸,嘈雜程度不亞於國內的批發市場。時不時地賣魚的店員還會在店門口潑一盆夾著魚腥味的水,或者跳著腳氣急敗壞地趕走前來偷食魚的海鷗。那是個從任何時候來看都不可能進行表演的地方,但大叔每次都是那么旁若無人地拉琴,表情是那么陶醉。雖然他知道,也許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在這裡遇到賞識他的音樂家的幾率更是為零。

而另一個女孩,喜歡在市中心人多的地方畫畫。她把作品鋪在旁邊,有時候替遊客畫頭像,有時候用漫畫的方式畫各國政要。她總是背著學生的雙肩包,工具也著實不像一個專業的搞繪畫創作的人:兩隻鉛筆,一塊橡皮,幾張畫紙,還有一盒連十二色都沒有的蠟筆。這就是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全部家當,是她堅持夢想的所有底氣。

如果讓你選擇以上任何一種方式,給自己的夢想打開一扇窗;或者,哪怕只是一個露出水面喘息的機會,你願意嗎?你可以去做嗎?

一些人也許一生都是在追著夢想奔跑,為了只是那一瞬現實和夢想重合的心境,哪怕時間短到只有一秒,但那一刻的感覺也一定是最美妙的。況且,還有機會為了夢想而付出,其實,這已經是一種太過珍貴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