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名言佳句一直流傳到今,迴蕩在我們的耳邊。農民伯伯們種下了一粒粒種子,換來了是人們吃飯時開心的笑容。

小時候我十分挑食,讓我的爸爸媽媽很操心,鄰居們也都紛紛前來幫助我,可都不見效果,我反而更挑食了。直到有一天,外婆到我家來,碰巧我正在吃飯。看到我那樣子,便決定好好地教導我一下。“蔚蔚呀,外婆帶你到田裡去玩,好不好呀?”我開心地答應了她。外婆拉著我的小手來到田裡,這時農民們都在“插秧”。頭上滿是辛勞的汗水,那時我不懂,便問:“他們在乾什麼呀?怎么流那么多汗呀?”外婆說:“他們在插秧,長大了結出稻子,加工成大米就是我們做飯吃的原料。你想不想試試呢?”“想呀!我開心地答道”說著話的功夫,外婆便拉著我到了田裡,“啊呀,不好,腳陷進去了,拔起一隻腳,另一隻腳又陷進去了,用手撐著把腳弄上來,可手又陷了下去,真是寸步難行呀!外婆讓人家給我一把秧苗,拿著秧苗,慢慢的彎下腰,臉都快貼著水面了,再把手裡的秧苗插下去,如此重複,總算把一把苗插完了,腰酸的要命,頭上的汗也出來了。我嚷嚷著“累死了,我不插了。”可上來的時候,腳下一滑,撲通,身上滿是爛泥。體驗過了那種高難度動作之後,我由衷地感嘆了一句:“他們好辛苦喲!”“對呀,想這樣的勞動,他們要做幾十次,才能收穫稻子,每一粒糧食來得都不容易,所以我們不能輕易就浪費了。”外婆看已經達到了她預期的效果,便直截了當地指出“挑食”就是浪費糧食的惡劣表現。聽了外婆的話,我不由自主地臉紅了。

從那時起,我便不再挑食,無論如何都會把碗裡的飯吃完。如今我已經上初一了,看到學校食堂里剩菜剩飯一大堆,我真希望,那些挑食的同學改掉這個壞毛病,珍惜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