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公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前人有言曰:“時勢造英雄。”

展開漢朝末年的那段歷史:天下動亂,諸侯割據,曹操在朝中“挾天子以令諸侯”東討西征,以圖雄霸天下;孫權繼承父兄功業,虎踞東吳。

周瑜周公瑾便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走上了政治舞台。周瑜之才,可謂驚世震俗,他被任命為總都督,統領東吳大軍,剛一上任就憑藉其對兵馬將士的周密調配而令老將程普嘆服不已。施反間計成功除去腹心之患;用連環計套住曹操百萬戰艦;行苦肉計,消除曹操戒備;然後憑藉東風火船,連燒曹營數百里,使赤壁之戰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同時也成就了他自己“羽扇綸巾”“英雄豪傑”的英名。

然而,公瑾的人生是失敗的,敗在了心胸狹窄,嫉賢妒才上。當孔明乘著一隻小船飄然過江時,就已注定周瑜的眼中飛進一粒沙,心中種下一根刺。廳堂之上的舌戰群儒,帳中議策的不謀而合,反間計成之後的旁敲側擊,種種跡象顯示出諸葛亮的曠世奇才。公瑾不安了,不顧魯肅的勸諫執意要殺孔明,而孔明的“草船借箭”使自己躲過一劫同時也更加深了周瑜要殺孔明的決心。

成就大業不可無才,但是有才無德則更不足成事。周瑜雖然也有雄才大略,但他沒有容人之德。他不念諸葛亮七星壇祭風的恩義,欲將其趕盡殺絕,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料定周瑜必來加害,早早安排了趙雲前來接應。於是,周公瑾的大張旗鼓成了諸葛孔明一葉孤舟全身而退的陪襯,周瑜的心胸狹窄成了諸葛亮才廣德厚的陪襯。周瑜雖然也有文韜武略,但他缺少帥才之德,往往為後人所不齒。

赤壁之戰周瑜在軍事上打敗了曹操,但在人格較量上他徹底地失敗了,敗給了手無寸鐵,身邊無一兵一卒的諸葛孔明。而後又有“諸葛亮‘三氣’周公瑾”,周瑜長嘆“既生瑜何生亮!”而死。

哀哉公瑾,以其曠世奇才建功立業輔佐君主,卻因嫉賢妒才而自取其咎,英年早逝,輸掉了生命更輸掉了一世英名。司馬光有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才兼備才是真正的智者。後人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