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門

那敞開的校門,通往怎樣的遠方?

幼稚園

熱鬧的早晨,我總在幼稚園門口扯著媽媽的衣角,嚷著要吃鳳梨包。如願後,才乖乖地牽著幼稚園阿姨的手走進校門,還不忘回頭用塞滿麵包的、油油的嘴巴和媽媽道別。

每次下課鈴一響,我總喜歡遠離喧囂的人群,趴在幼稚園的大門上,兩隻胖乎乎的小手牢牢地抓住那被刷成藍色的鐵欄桿,安靜地望著門外人來人往的繁華發獃。

到了傍晚放學時,我總會背著那個藍色的印著超人圖案的書包,沉默地坐在校門旁的小椅子上,數著門外經過的人與車打發時光,等媽媽一出現,便會立即沖向她的懷抱。

那時,只是天真地認為校門的一端通往枯燥無味的學習,而另一端是媽媽的溫柔。從來也沒想過,自己會隨著校門那藍色油漆的脫落褪色而漸漸長大。

國小

國小伊始,一直是爸爸接送我上下學。每天由爸爸開著機車載我去學校,一直到校門口才停車,我背著沉甸甸的大書包跳下車,衝進校門後才回頭跟爸爸揮手說再見。

三年級我正式開始步行往返學校。每次背著那紅紅的卡通書包進入校門時,我都會看一眼那些挺直腰板站在校門左側的值日生。他們那不知是偽裝還是自然流露的嚴肅表情,總讓我覺得滑稽。

五年級開始習慣早到,站在校門前無聊地四處張望,才發覺校門真的好高,大概有四五米高吧,依然是鐵欄桿樣式的。不同的是,那鐵欄桿粗粗的,刷著銀白色的漆。

那時,總覺得那看似簡陋,推起來卻讓人感覺異常沉重的校門,似乎要守著些什麼,隔絕些什麼,又似乎要為我們開啟些什麼,卻又總是想不通,也許是因為當時的自己太過單純與傻氣吧。

國中

初次踏入中學的校門,望著那扇電動摺疊門,心中突然充滿了失落與迷茫。第一次走出那扇校門,已是黃昏,夕陽的餘暉給校門銀色的表層鍍上了金黃,心裡又突然感到一陣溫暖。

三年里,絕大多數時間走的是側門,那裡沒有正門的擁擠嘈雜,總是安安靜靜,略顯冷清。但每次經過或看到那扇校門,心裡總有一種踏實與溫暖的感覺。這樣的三年應該是美好的吧。

住校以後,出入校門的次數明顯少了很多。因為學習的壓力,每次經過校門時,我都有一種一口氣衝出去的衝動,但終究沒有這樣做。直到中考完離校那天,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上車後,回頭看著那人來人往的校門。猛地發覺自己三年的青春已被鎖在了裡面。

那時,直到最後才發覺,被那扇校門鎖住的青春,是屬於自己的最溫暖、最美好的時光。

高中

而今,已日益成熟的自己,清晰地懂得並且堅信:那敞開的校門會通向燦爛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