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老人

中秋前夕,我們一家人駕車去外婆家。

鄉下的空氣依舊那么清新,因為早晨下了雨的關係,周圍花草更加怡人了……

中午,外公和外婆急急忙忙的到菜園裡摘了些青菜,在廚房裡忙得不亦樂乎。我發現只要是做兒女的來到父母家,那么父母再勞累也快樂。因為他們都愛自己的孩子!頓時,廚房飄逸的不只是菜香味,更有一種買不到的料理,那就是那濃濃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啊!飯還在煮著,愛也在延續!

這時,隨著一陣“吱嘎、吱嘎”的聲音傳來的方向,我看到一個撿破爛的老人,他頭戴一頂舊草帽,身上穿著單薄的藍襯衣,下身穿著一條粗糙的麻褲子,還有一雙補補丁丁的草鞋。他騎著一輛銹銹的三輪車在外婆家前的橘子樹下停了下來。首先,他把車上一天下來好不容易收到的破爛放到地下。然後緩緩地坐到地上,數著、稱著那些東西。“一個、兩個……”“三斤二兩、一斤……”老人嘴裡輕聲的嘀咕著。我心想:這都快中秋節了,老人的兒女沒有回來嗎?這時候,媽媽帶著我的疑問上前向老人問詢:“老人家,你今年多少歲了?”“78了。”“你的兒女呢?”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老人的臉上似乎有些無奈與傷感的模樣。“我有四個兒女,都在城裡工作,各自忙自己的事,很少到這裡來看我。家裡還有一個老媽子,需要我照顧,所以……”聽到這樣的話,我又震驚又氣憤。我震驚老人今年那么大,還要出來撿破爛、照顧老伴。我氣憤,為什麼那些叔叔阿姨不來看他們的父母,也不照顧他們。老爺爺老奶奶把他們養大,是多么辛苦,為什麼連來看他們都這么難呢?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的一個表弟。

小姨和表弟這次是跟我們一起下鄉的,他們在來的同時,還帶了好多玩具和書,都是為了哄表弟吃飯、睡覺。吃飯的時候,小姨要追著表弟到處跑,玩很久才吃一小口飯。然後,小姨要吃飯時,外婆他們就輪流看著表弟。一桌飯吃得急急忙忙。到了晚上,很早就要哄表弟睡覺,誰知他稀里嘩啦哭了一個小時,好不容易哭累睡覺了吧,自己又醒了,發現房間裡關了燈,媽媽也不在旁邊,又哭了起來。這第二覺又先哭個半小時才睡。早上,小姨告訴我們昨晚到12點才睡,很累。對啊,小孩是不好管的,要好好照顧就是辛苦、勞累的。那些叔叔阿姨也該好好想想父母是怎么養大他們的,應該多探望他們,他們也會孤單,也會害怕,這個時侯,就是你們安慰、守護他們的時候!

二十四孝里有一個故事:講到閔子騫這個大孝子,他的後媽雖然虐待他,冬天不給他穿棉衣,每天上山砍柴,只能喝剩下的粥。父親知道後準備休妻,閔子騫看到後母的兩個弟弟從此可能失去母親的照料,毅然勸阻了父親,後母也感動了,一家人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父母對我們怎么樣,我們都要孝順父母。更何況老爺爺老奶奶很疼愛和想念他們的兒女呢!

老人笑了一下,我們感到好奇便問他。他告訴我們,今天可以賺到一百元了,能幫老伴買些好吃的。我很感動,老人雖然沒有兒女的照顧,依然過的自由快樂,和老伴相依為命。但願那些叔叔阿姨能早日覺醒……

不一會兒,老人高興的推車走了,可東西有些沉重,沒推上馬路。外公走了出來,幫他推了上去。這個拾荒老人的畫面,會永遠銘記在我的腦海。老人的身影漸漸走遠,有一中感動在心中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