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議論文:別說“不”

有時候“不”不僅僅只是一個冷淡的拒絕,亦或是輕薄之人的口吐狂言,亦可是一個人的的驕傲與自尊的體現。

所以,不要輕易地說“不”。

但在生活中,“不”卻像白開水一般被人們所濫用。

當你因為“青春期”的藉口而發脾氣的時候,大叫著說“不”還以為這就是個性的時候,無視父母隱忍的臉龐的時候,可否想過這小小的“不”給父母所帶來的是怎樣鑽心的痛楚!當你因為羞澀或者其他的原因不敢競選班長或老師推薦你做班長你卻頻頻躲閃著老師的目光時,面對因為沒有一人敢站起來而全班寂靜的班級時,你是否會想到同學們會因此而失去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當你沒有完成家庭作業還跟課代表理直氣壯地反駁來表現自己的勇敢無畏時,卻不知,柏揚說過:“一個人的悲劇,往往是個性造成,一個家庭的悲劇,更往往是個性的產物。”

所以,在還未能完全地理解說“不”的意義時,還未能透徹地理解說出“不”所帶來的影響時,不要輕易說出。

不要輕易說不,因為它會給我們帶來難以想像的代價,甚至是血的教訓。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因楚國破滅而烏江旁聽著哀怨婉轉的楚歌自刎。他悔恨,悔恨當初的剛愎自用,悔恨大好局勢和弟兄鮮活的生命因自己的一個失策的決定而葬送在自己的手裡!於是,他拒絕了東山再起,拒絕了委屈求全,徒讓自己的血染紅烏江河畔,染紅了半邊天,消逝在婉轉的楚歌中。徒留一代天驕給後人帶來的唏噓和感嘆。別輕易說“不”。

但是,能充分認識到當前的局勢時,那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卻又留下了多少神話和傳說?

而韓信,他沒有說“不”,沒有拒絕漂母的幫助,即使被漂母侮辱。他真的東山再起了,他忍辱負重,真的創造了一個神話。

那么,為何同是一代天驕,為何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境遇呢?原因就在於項羽太在乎自己的“英雄氣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而韓信很好的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假如項羽當時沒有選擇自刎,那么恐怕歷史要改寫了。

理智地運用“不”。要像貝多芬一樣不輕易對自己言“不”,像韓信一樣不輕易拒絕。也許歷史是否改寫就在一念之間。

不要輕易說“不”。

初一: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