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議論文:苦樂辯證800字作文

何為苦,何為樂?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苦與樂不過一對孿生兄弟,相繼降生,結伴隨行。

所謂“樂極生悲”、“苦盡甘來”,無不說明一個顛撲不破的人生哲理,幸與不幸往往僅隔一步之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境由心生,苦樂懸系一念之間。

古有陶淵明,對陶而言,為官最苦。幾仕幾齣,最終歸返田園,以“禾鋤田頭,採菊東籬”為樂,一生悠然自得,不慕名利,卻為後人留下千古佳話以及絕逸美文。而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前赴後繼,苦於逐名奪利。對他們而言,篡取名利才不枉為人生一樁樂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一度被認為是人生最得意之事。苦與樂,不過因人而異。

孔子曰:“無入而不自得”。意即無論到了什麼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這是一種境界。安貧樂道者如顏回,簞食瓢飲,而仍不改其樂。施施然、怡怡然,不以為苦,自以為樂者更有陶潛筆下的五柳先生。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依然以文章自娛。常人眼中的苦中作樂莫過於此了。

我等凡人縱然不能如古人之超脫飄逸,也達不到范仲淹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卻也大可不必作“人生苦短,且對酒當歌”的哀嘆。知足者常樂。縱然不能左右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不能樣樣如意,但卻可以事事盡力。多一點點寬容,多一點點坦然,少些欲望,多點從容。人生怕也可以勝似閒庭信步。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為人的境界,莫過於始終保持一種坦然積極的心態。生命精彩與否在於自己的創造之中,人生既已苦短,又何必讓旅程苦上加苦?“你哭,自己一個人哭,你笑,世界與你同笑。”何不樂對生活,與世界同笑,苦中樂一樂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