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昆蟲記》有感作文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1)

酷熱的夏天,知了在窗外的大樹上唱著歌。房間裡,女孩在桌前津津有味的讀者一本書:“《昆蟲記》”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顧名思義,就是描寫昆蟲的札記。裡面有許許多多昆蟲的記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蟬”。

《螞蟻和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故事中,蟬是一隻只會唱歌,不懂生活的小昆蟲;而螞蟻是勤勞的工作者。冬天,螞蟻有滿倉的食物,而蟬卻在向螞蟻乞討。讀到這,大家心中一定對蟬留下了一個“笨“,“不勞而獲”的印象吧。

但我們沒有觀察,沒有去證明這個故事的真假。法布爾用觀察證明了:”這個故事是假的。”在現實生活中,螞蟻才是“不勞而獲”的小偷!在實際生活中,蟬只有幾個月的壽命,他們將寶貴的生命都獻給了音樂。唱歌唱累了,他們用那吸管一般的嘴伸進樹幹,吸食可口的汁液。這時,螞蟻就會衝上前去,趕走蟬,將汁液吸光。我讀完後,也觀察了,發現真的是這樣。螞蟻真的是一個“不勞而獲”的小偷!

蟬在夏天時隨處可見的,可為什麼法布爾能發現我們卻不能呢?因為我們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只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並且認真地探索,就會發現:大自然是有多么美妙。

初二:汪沁泠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2)

讀《昆蟲記》有感

對於奇妙無窮的大自然,對於生活在林中草間的小昆蟲,我們都不及這位充滿童趣的昆蟲學家了解得多。讓我們隨著法布爾的腳步,走進多彩的《昆蟲記》。

剛看到書名,或許我們大部分都以為這會是一篇篇枯燥乏味的關於昆蟲習性的說明文,可是當你融入到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時,你會發現,如同優美的散文,輕快的詩歌,作者是以輕鬆詼諧、生動活潑的語調完美地展現了昆蟲不為人知的世界。令我們在快樂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了解到昆蟲的知識。

小小的昆蟲原來也有他們的思想,螳螂會使用心理戰術迷惑敵人,蟋蟀選擇最佳的家庭住址,寄生蟲在母蜂產卵時乘虛而入……在感嘆的同時,它們也因為有限的智商而不能應對突如其來的問題而慘遭敵害,成為捕殺者的盤中餐,或許這就是它們不能成為大自然有名氣的角色的原因吧。俘虜被無情地吞噬只剩下一副殘骸時,我和作者一樣,也為這個小小的生命感到惋惜。

就像作者所說“本能就是天才”,它們捕捉獵物、建設家園、甚至人類也無法做到的本領並不是苦苦磨鍊而來,而是與生俱有的,整個家族都一成不變。就像有一個奇妙的造物者在巧妙地安排著一切,是無法用科學解釋的。啊,令人捉摸不透的大自然,你到底蘊含著多少奧秘啊!

在這部昆蟲的史詩里,在一根麥稈上,在一片枯葉里,昆蟲也有屬於它們自己的快樂天堂……

初二:蔡曉燁

讀《昆蟲記》有感作文(3)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科學名著,有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有霍金的《時間簡史》;有布爾斯廷的《發現者》……但在數百本科學名著中,我最喜愛的莫過於法國作者法布爾的傳世佳作《昆蟲記》了。

《昆蟲記》不僅是一本文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全書,它花盡了作者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這本書以人性比照蟲性,仿佛昆蟲就像作者的好朋友似的,裡面記載了近百來種昆蟲的樣貌、生活習慣,令人目不暇接,沉迷於這本書中。

這部書使我了解了許多昆蟲,在沒讀這本書之前,對於屎殼郎如何會滾得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大的糞球令我總是很疑惑,我曾經懷疑過是不是屎殼郎的力氣比人還大?也很疑惑屎殼郎為何要滾糞球?甚至覺得屎殼郎是天底下最噁心的蟲子。後來我才明白,原來屎殼郎有個很好聽的學名叫蜣螂,它可是大自然潔淨的主力軍,它不辭辛苦地滾出的大糞球就是她孩子們的產房和臥室。想想屎殼郎是那么辛苦,為自己兒女能有個安穩的家,用它那細小的身軀完成了這么巨大而繁重的工作,我突然不再覺得屎殼郎噁心了,反而被它那份愛心和責任心深深感動了。

同時在《昆蟲記》中我還了解了許多其他動物,像螳螂是我最怕的一種動物,兩隻突眼比頭還大,長而細的脖子,帶著倒鉤的長腳,鋒利的大螯就像兩把剪刀,能輕鬆地剪斷一隻蜻蜓的身體,別看它這么厲害其實螳螂的幼仔是十分弱小的,連小小的螞蟻都能輕易將它打敗吃掉,所以螳螂媽媽對自己的孩子保護非常周到,甚至為自己的孩子能付出自己的生命!

讀完這部書,我十分興奮,因為我從中知道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了解了許多昆蟲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很敬仰本書的作者,完成這本書要經過多少次細心的觀察,耐心地等待和不厭其煩的記錄呀!是他用自己超強的觀察力和意志力開拓了有關動物知識的新天地,這本巨著的問世,讓全世界無數兒童受益匪淺!他對科學的熱情也將激勵著我好好學習永不放棄!

初二: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