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讀《城南舊事》有感作文1000字三篇

篇一

北京城的小胡同里,還會有一個長辮子姑娘,看著那洋槐樹出神嗎?躲在草垛子裡的那個大哥哥,還會陪著小英子去看海嗎?蘭姨娘跟那個“四眼狗”走後,又會發作什麼事呢?爸爸種的花兒落了,小英子又會怎樣呢?噢,駱駝隊來了又走了,小英子也慢慢長大了……

隨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歌聲,我又捧起了台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深深地陶醉於小英子的童年生活中。

這本書是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裡,英子暖和和樂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幼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示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從秀貞、妞兒慘死在火車輪下;躲在草垛子中的大哥被捕;蘭姨娘和德先叔分開,到宋媽回老家,以及爸爸生病逝世……使小英子逐步長大。這其中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城南舊事》就像是一幅幅懷舊的黑白照片一次又一次展示在我的眼前:東陽下的駱駝隊,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垛子裡的厚嘴唇小偷,漂亮愛笑的蘭姨娘,井邊的小同伴妞兒,爸爸的好友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逝世的父親。他們都和小英子樹立下了深沉的感情,成為她記憶里深入的人物。但是,這些人都最終還是在童年匆匆的腳步聲中離英子而去了,消逝了。正是在這分手之愁中,英子漸漸地長大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

當我合上《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頁,房間裡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我深深領會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一種覺得我都不會遺忘。如今,我曾經國小六年級了,行將辭別我快樂無憂的童年,也行將分開我朝夕相處六年的同窗和教師們,這是一種這樣的心情?俗話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許許多多的悲傷、快樂、分手、相逢……每個人都會分開學校,分開父母,分開朋友,以至分開世界。

相比之下,固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英子的童年非常精彩、戲劇化。她把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入在心裡,經過那枝慧筆深深地留到我的心裡,每個人的心裡。讓每位讀者曉得她的童年故事是那樣的真實、純樸,那樣的純潔恬淡,彌舊溫馨。

我不由自問:那我是不是也該在行將分手母校跟國小同窗分別前做些什麼呢?對!要珍惜!珍惜!!珍惜和同窗們相處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每一秒。學校里,我只需一有空就會幸福地觀賞著同窗們的每一個喜怒哀樂;回到家裡,我自編了一首小詩,來思念六年來的小學生活。有個同窗樹立了班級QQ群,這樣,大家在群里就能夠相互聊天,就像天天在一同。或許若干年後,緣分讓我們在街上擦肩而過;或許永遠也不會再見,那么就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光陰了。

《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們拉回了過去,回想童年。花兒謝了會再開,一曲終了還能夠再從頭,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篇二

愛唱戲的妞兒,草叢裡的小偷,有趣的蘭姨娘以及緘默的“四眼狗”,這些人物都出自於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城南舊事》。關於小說,我普通只是看個開頭和結尾,少數會看完。而《城南舊事》,至今我曾經看了八遍,我深深地愛上了書中那個叫林英子的孩子。

《城南舊事》的作者站在一個小孩子的角度,生動地描畫了老北京城人們的生活,也記載了一個孩子由任性變得靈巧懂事的過程。隨著英子的生長,一些事,一些人也都在變化。一個個好朋友、好親人都隨著英子童年的完畢而分開。到最後,她的爸爸也走了,英子不再是個小孩子了。

我愛英子,愛她的天真。她與那個蹲在草叢中的小偷成為朋友,用真心看待每一個人。她與妞兒的一切,都顯得那么有趣,深深感動人心。英子也淘氣,她賴床不想上學,但後來,在爸爸的教育下,她養成了天天早起的好習氣,成了每天等候校工開大門的學生之一。那個小小的孩子真是太心愛了!

我愛英子,愛她的剛強。在妞兒與她媽媽分開之際,她終於撐不住倒下了;在爸爸離世時,她疾速冷靜下來,只為了完成爸爸的囑託——剛強地生活下去。那個小小的孩子真是太懂事了!

我愛英子,我不幸她。她還那么小,就失去了爸爸,就要承當起作為一個小大人的義務。相比我而言,我們似乎差了十萬八千里。我是溫室中的花朵,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主式”生活,有時還要挑三揀四。英子讓我懂得了,年齡不會成為承當義務的限制。小小的我們,也有著一份小小的,關於社會和家庭的義務。我們應該去主動承當,像英子一樣,關懷他人,照顧他人。那個小小的孩子真是太了不起了!

有人說,《城南舊事》是虛擬的、杜撰的,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它的喜歡。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童真,看到了仁慈,看到了屬於兒童的美。它帶給我的,不只僅是一張張生動的生活畫卷,更重要的是一次次的打動和其中包含著的道理。這就是我愛這本書的緣由,這就是我愛上那個孩子的緣由。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心愛的生物。”一點兒也沒有錯!英子讓我入迷!她的童年,有坎坷有淚水,當然也少不了歡樂和笑聲。我愛英子,愛她的童年,愛她的“城南舊事”。

愛上那個個孩子,愛上那份童真!

篇三

梅花,落了,它喚來了春天的清醒;迎春花,落了,它迎來了夏天的熾熱;茉莉花,落了,它帶來了秋天的清風;桂花,落了,它引來了冬天的雪白……一年年的流逝,即在花的默然落下,即在芬芳留滯於指尖。而童年不正是如此,隨花綻放,隨花凋謝,漠於土中……

《城南舊事》的作者不正是閱歷了如此,她的花兒曾經在她父親倒下的那刻,枯萎了,永遠地沉睡在土中。而她愛花的父親,也再不會起來,為他心愛的花兒澆水,施肥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是我在《城南舊事》里最深為打動的一篇。它講述了病弱的父親請求她去歷練,而在她的國小畢業儀式上,父親的缺席,給她帶來了絕望與懼怕。最終當她拿著畢業證書匆匆地趕回家時,她聽到了那個她早就猜到,卻一直不敢面對的音訊。而那一刻,她的花兒落了,不只是爸爸的花兒落了,也是她童年的花兒凋謝的時分。

一朵夾竹桃的枯萎,一瓣花的飄落,無不帶走了一串串金銀鈴般的笑聲,帶走了一個個對無憂無慮的美妙神往……

看到如此觸動人心的一幕,我不由思緒萬千:

我似乎又回到了那箇中央,哭聲四起,無不論述著痛苦與傷心。一朵朵白花,敬奉在前,一張張紙錢,逝於火中,一聲聲禱告,盡在人心……四周的親人,更是傷心欲絕:奶奶趴在棺上,泣不成聲,頭戴白花的奶奶顯得愈發憔悴,哭得喉嚨也啞了,可怎樣也不聽勸;爸爸緘默不語,只是用他的眼睛看著,我看到爸爸的眼睛裡透顯露懊悔與悲傷的神色,還略帶一絲倦意,爸爸籌辦喪事,再加上守夜,爸爸已良久沒有合眼了,可是……

抬頭,只能看見那張慘澹無光的照片,似乎這才甦醒,照片上的是爺爺。我已不知那時我到底在想些什麼,渾渾噩噩,不知不覺已回到了家中。經常想起,無不感到一陣空虛,我多怕身邊的人正像如此,一個個,分開了我……

屢屢翻閱《城南舊事》的時分,只能默默感慨,感慨她曾經具有過,曾經失去過。又經常觸景生情,回想起了往事。

花,落了,曾經的失去,或許會永遠地提示我們:

珍惜如今!花,落了,只願能永遠擁抱住它曾繁華的一面。花,落了,落的只是一段光陰,而情感究竟是不會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