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義先進事跡作文

綠色的軍營 鑄就他剛毅的品格

1958年12月,郭明義出生在鞍山市千山區齊大山鎮一個普通的礦工家庭。父母均是鞍鋼職工,父親因一次勇救落井青年表現突出,被評為遼寧省勞動模範。1977年1月,在鞍山火車站廣場上,來自鞍鋼的200多名新兵正在舉行莊嚴的出發儀式。當主持人宣布請新兵代表發言時,只見一名新兵快步走上講台,開始了慷慨激昂、意氣風發的發言。迎接入伍新兵的列車開動了,大家發現在列車上主動幫助列車員打掃車廂、為新兵倒熱水的就是剛才發言的郭明義。

郭明義所在的部隊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縣,當地天氣非常寒冷。每天早上,郭明義都是第一個起床,冒著嚴寒外出挑水。由於地面上的結冰使腳下打滑,扁擔上的水桶不時擺動濺出水來灑在衣服上結成冰,挑水回來時他的身上經常掛著冰塊,對此,他不叫一聲苦。挑滿水缸後,又忙著砍柴、生爐子、燒水,只為了能讓戰友們起床後馬上就用上熱水。在自己班裡忙完了,他又到別的班去做這些事,常常是全排的這些雜事都叫他一個人包了。在承擔部隊戰備機動任務期間,一名戰友駕駛的車橫拉桿脫落了,郭明義忍著零下40度的嚴寒,爬到車底幫他搶修了40多分鐘,差點把耳朵凍壞。有一次,看到戰友駕駛的車由於天冷路滑無法行走,他便把大衣脫下來墊到車輪下,車子可以行走了,可他的大衣卻被碾得支離破碎。

鞍山礦業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聶振勇向記者總結出郭明義與雷鋒有多處相似的經歷。他們都在鞍鋼的礦山工作過,他們同屬一個軍區、同一個兵種;他們當年都是代表新兵發言;他們同樣都有讀毛選記日記的習慣,他們都當過校外輔導員。在軍旅生涯中,郭明義曾在全師技術業務競賽上,一舉獲得汽車教導員專業理論和實際考試兩個第一名,他因為在助人為樂、搶險救災中的突出表現,被師黨委命名為“全師學雷鋒標兵”,1980年6月他在部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錚錚誓言 激勵他進取的信念

與郭明義交談,你會發現他還是一個很有幽默感的人,記者們問他為啥看上膚色比別的員工黑,他自我打趣說:“他們說我來自非洲,其實我們真沒去那!”雖是第一次接觸,但他樸實而隨和的語言很快拉近了我們之間距離。

作為一名黨員,郭明義深知僅有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必須不斷刻苦學習,增長才幹,提升綜合素養和思想覺悟,才能更好地踐行黨的宗旨和信念。在部隊時,他就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文化學習。1982年參加工作後,他每天騎腳踏車來回20多公里,到市內上夜校。1984年,他參加了國家人事部組織的全國統一錄用幹部考試並順利通過。1991年,他參加了統計員全國統考,是當時礦山公司唯一獲得資質證書的人。1992年他又通過自學,考入了齊大山鐵礦在鞍鋼幹部管理學院舉辦的英語培訓班,進行了一年的英語強化學習,1993年,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齊大山鐵礦擴建工程開工了,礦長點名讓郭明義負責33台154噸電動輪汽車組裝的現場翻譯和資料翻譯工作。

回憶起當年的事,和郭明義同時入廠的金兆剛最有發言權。他告訴記者,郭明義每天到現場最早,走的最晚,受到外方人員的高度認可,成了他們最信賴的合作夥伴。見此情景,領導又讓他兼任外方人員的司機。只要他們有事,郭明義24小時隨叫隨到。為此,外方人員給他小費 ,他分文不取;請他吃飯,他一次沒去。外方公司的一名中國區總管,對郭明義非常欣賞,兩次勸他跳槽,並承諾可以拿到比他當時每月收入高6—7倍的工資,可郭明義絲毫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