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年味國中作文

我家的年味國中作文

大過年的,鞭炮成了新年的“開門賀語”。戶戶人家點燃包裝精美的鞭炮,一個光影,鞭炮在天上炸開了,五顏六色的煙火把黑漆漆的夜空劃開了。“噼噼啪啪”“噼里啪啦”的炸著,小孩子可不管則么多,捂上耳朵,仰頭常視或低頭看著扎落得紅紙。

大人玩的鞭炮響過之後,小孩的鞭炮聲猶如春雨中的春筍。這種鞭炮都十分的小巧,好玩。小孩子當然不會放過這玩爆竹的好機會,個個精神抖擻,右手一個 鞭炮,左手緊握著打火機,似乎恐怕被人把它搶走似的。“咔嚓”打火機被打開,火紅的火焰噴了出來,點燃了爆竹,小孩子緊張的面孔霎時間眉開眼笑,跳著喊 著,一團綠色的火焰從爆竹的口中飛了出來,飛的又高又遠,隨著時間的消磨,火焰漸漸的消失,最後只剩下黑漆漆的一片,別人家的小孩看的手舞足蹈,而為這美麗的時光獻上一份力使著更美,更為華麗。當然,別的小孩子也不甘示弱,用著尖頭閃閃發光的爆竹,在畫什麼,喔,大大的五角星,有的則是拿著這打著武術,螢光 也跟著飛舞起來。

最後大地上鋪滿了紅紙,才作罷。

年紀稍大點聽著老人講爆竹的來歷,很久以前,每年農曆除夕的晚上會出現一種叫“年”的猛獸,而為了嚇退這種猛獸,人們於是在家門口燃燒竹節(或者用紅 色的物品貼在房外),由於竹腔內的空氣受熱膨脹,使得竹腔爆裂,從而發出巨響,藉此驅趕年獸。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春節放鞭炮,作為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的習俗,歷史悠久,這種活動,雖然可以給節日增添歡樂的氣氛,但放鞭炮釋放的煙塵,濺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引起火災。並且聲響超過人耳所能承受的,每次大型鞭炮響過後我的耳朵總是劇痛無比或是雯雯的響半天。

爆竹聲中一歲除,望大家在爆竹聲中一路順風,萬事如意。

我家的年味國中作文二

一年一度的春節來了,經協商後,我們一家三口決定今年春節回到徐溜老家過新年。

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到鄉下的集市了,我感受到濃厚的過年氣氛。家家戶戶門上都貼上了春聯和福字,各種鞭炮聲噼里啪啦此起彼伏。街上的人們都穿著新衣服,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年貨更是豐富多彩,大型的煙花、水果、堅果、糖果讓人眼花繚亂。

除夕晚上,我們一大家子熱熱鬧鬧吃完了年夜飯,都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品嘗瓜果,一邊欣賞春節聯歡晚會,等待著新年鐘聲快快敲響。鄉下這邊叫“守歲”,可我卻不知不覺睡著了。

大年初一一大早剛吃完飯,我就開始給長輩們拜年了,說一些吉利話語,祝他們鼠年吉祥,身體健康等。同時,我也收到了長輩們的祝福和紅包,就是“壓歲錢”,我感覺好開心啊。

春節過後,我們就回家了,但是老家過年那些難忘的場景還時時迴蕩在我腦海里。

我家的年味國中作文三

在鎮安,年味兒是屋檐下掛著的那一塊塊焦黃的臘肉,年味兒是三十夜裡紅彤彤的火盆,年味兒也是孩子們手裡拎著的六角紙燈籠,年味兒是初一早晨的餃子香……

每逢年終臘月,鎮安家家戶戶都要製作臘肉。臘肉又叫燻肉,既是鎮安的特產,又是鎮安人請客送禮的傳統佳品。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民生活很苦,一年難得吃幾次肉。平日餵豬攢糞,年底豬也肥了,便將豬殺掉,醃成臘肉,放在家裡,等待著過年了吃。

大年三十早上,大人們就開始忙活了,鍋里燒著熱氣騰騰的開水,把蒸籠架在上面,一邊蒸饃,一邊熬著豬腿蘿蔔湯。“要是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歲了,沒有豬腿可以煮,就用豆腐代替,總歸是要吃上一碗熱乎乎的湯。而吃完這碗湯就該貼對聯兒了,架梯子的架梯子,貼對子的貼對子,特別熱鬧。”家住鎮安縣大坪鎮園山村的汪效林說道。

年夜飯必須有一桌子炒菜,吃飯前要先放炮,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吃完飯再燒一大盆火,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一起守歲。孩子們則提著先前糊好的六角紙燈籠,上面畫著各色的圖案,滿村子跑著串門。等到凌晨五點左右了,家裡的長者就會抬個四方的小桌子,放在道場上,再抓些包穀花糖板、柿子乾、核桃、油炸面葉湊成四個乾盤子,由家中老人面向出天星最吉利的方向祭祀,以祈求來年平安、豐收。

大年初一人們就會把大門緊關,不出門,這在當地叫關財。這一天俗傳是掃帚星生日,為了不破財,除了不能動用掃帚,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關起門,家人們聚坐一桌,第一頓一定要吃上香噴噴的肉餡兒餃子,意為在新的一年裡能交到好運。“搬到縣城以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仿佛一年四季都在過年,雖然沒有了過年的期待、沒有兒時過年的雀躍,卻依然會期待著和家人一起,辦年貨,貼春聯,逛廟會,這大約就是心頭難以割捨的年味兒了吧。”汪效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