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讀書的七年級日記:書籍的力量

描述讀書的七年級日記:書籍的力量

七月,京城夏日的陽光已經很盛了。桌前擺著那本褐色書皮的《長恨歌》。我翻開它,恍然又墮入舊時代的影像中。水鄉精巧秀麗的閣樓上,一個女孩明眸皓齒,眼神中卻似封鎖著重重心事。那裡該是烏鎮。女孩緩緩而道:“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白露時的上海,涼沁的雨絲飄出一張細密的簾。梧桐葉尖上都滴著水,牽動著民國的愁韻。我有意走進窄小的弄堂。弄堂比胡同窄,比胡同暗,小氣得多,若胡同是陽光下搖曳出光影的牡丹,那弄堂便是開在陰暗處的紅芍藥。

我撫弄著弄堂口的磚石,仿佛撫摸到時代殘留下的文化,我原是站在時代的交界口上。夕陽的微光淡淡地散出雲外,散在雪花膏的氣息里。

那邊牆上倚著一個女孩,女孩面容清麗,橘色的陽光軟軟地在她面上塗了一層,無由生出悲切之意。耳際又似乎響起短笛略顯倉皇的調子。她面色中帶幾分不耐煩與傲氣,我欲走近她,她卻淡了影子,消了芬芳。儘管如此,我還是認出她是王琦瑤。

天上飄下枯黃的梧桐葉,如大鳥飄忽墜落。巷子深處,一位女子款款走來,雙臂緊緊抱著一塊手織的圍巾,那么軟,那么暖,她一身蕭索,一身落寞,擦肩而過的幸福就如掉落的梧桐葉。她不曾慢下腳步,走著走著,瘦弱的身影也便淡出了我的視線。曼楨的痛卻不曾從我心底消失半分。

接著走出的便有傾城佳人白流蘇,悲慟放手的沈韶華,還有抱著一爐沉香屑的女孩,失意地垂下頭,一人一人便都這樣走過。無數故事與傳奇便起承轉合。上海文藝作品中的女子,一個賽一個美麗,一個賽一個堅韌。

再轉回神來,已殘月如鉤。弄堂里的人家亮起燈火,昏黃的光落在巷子裡。我孑然一人,一身潮氣,旁人都看不見我看見的世界。我痴痴地站著。

當我在南京路上看見一家名叫上海故事的絲巾店,沒有人懂我為什麼興奮地衝進去。我閉上眼,指尖輕觸柔軟的絲巾,滑過瑰麗沉暗的色澤,滑過無數悲歡離合。我感受到她們藏在我的身體裡,和我共同呼吸塵世的空氣,與我共享上海的夜雨。

我合上《長恨歌》,合上《半生緣》,合上《滾滾紅塵》,從書櫃裡翻出一條絲巾,輕輕將臉埋在上面,於是北京炙熱的陽光淡了,淅淅瀝瀝的雨滴落下來,可惜旁人卻感受不到那種清涼,那是獨屬於我一人的“傾城之戀”。

我的世界,藏在那一冊一冊的書中。

上述描述讀書的七年級日記,是一篇表述清楚,文辭簡練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