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端午節日記400字

篇一:

今天是端午節。每家每戶的廚房裡都飄出一陣一陣的清香――粽子。現在粽子的品種是越來越多了,有紅豆餡的,有蜜棗餡的,有肉餡的,有白米的……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邊談開了。媽媽問:“誰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我和爸爸搶著回答:“是端午節!”“那么端午節這天,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媽媽又問。我搖了搖頭。

爸爸就此給我講了關於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叫屈原,創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其他國家,共同抵抗秦國。可楚王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將屈原從楚國放逐了。後來,楚國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都非常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著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大家得知這個訊息後,都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可沒有找到。人們害怕江里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便用米包成粽子扔進江里餵魚。從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定為端午節。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粽子、賽龍舟。”

聽了屈原的故事後,我格外感動。屈原這為國捐軀的愛國精神真令人敬佩啊!以後,每年的端午節我要多吃上幾個粽子……

篇二:

今天是端午節前一天——22號,我終於可以睡一個懶覺了,舒舒服服的睡到8點才醒。洗完臉,刷完牙,我就急忙問姥姥多會兒包粽子。因為我會包,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趁機大顯身手!終於要“開工”了,我可高興了。先把一袋粽葉拿出來一片一片地洗乾淨晾好,然後拿起一片粽葉準備動手。這片粽葉又寬又長,像拉長加寬的瓜子一樣:上面尖,下面圓,洗完之後還綠油油且亮晶晶的。姥姥說:“這片粽葉大,用一片就行。“我先從右往左將粽葉折出一個角,擱一顆棗,放半勺江米,再擱一顆棗,再放一小勺江米。然後把左邊剩下的折到右邊,把右邊剩下的折到左邊,再用後面多餘的折到前邊。最後拿馬蓮在中上方捆幾圈,系兩個疙瘩。

哈,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給家裡每個人都瞧了一瞧,驕傲地說:“我包的不賴吧!”我覺得這個粽子像直升飛機,因為馬蓮有點長,懸在上面像兩片長長的機翼。接下來,我和姥姥又包了50來個各種各樣的大粽子。中午,我的勞動成果都已經煮熟了。我嘗著自己包的大粽子,唇齒間留著清香味道,心裡美滋滋的。第二天,起來吃了粽子,在我家門上掛了艾草來祈福驅邪。中午飯後,看電視上新聞說全國各地都在過端午節,隆重又熱鬧,有的地方人們包口味新奇的粽子,有的地方舉行有趣的龍舟大賽,有的地方還舉行了豐富多彩的屈原文化展。

端午節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的帶給人們歡樂,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意義和時代精神。我喜歡過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