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日記800字

在這個世界上,唯有親情不能割捨,以下是親情日記800字

篇一:親情日記800字

我至今都不會忘記那個夏天,那一晚的每一個情節都在我的腦子裡不停的迴蕩,讓我至今都不肯忘記。

我小的時候,免疫力很差,經常長病,媽媽成天帶著我往醫院裡跑,連醫院的護士都認識我了!幾場大病之後,我非但沒有好,並且我還患上了嚴重的心肌炎,我病得更厲害了,醫生說這得好幾個月才能好,讓媽媽別著急擔心,說我終究會好的。我那時上國小,無奈之下,媽媽幫我請了好幾個月的病假,讓我在家養病,我不得已到醫院打吊瓶,打了兩個星期的針,病是見好轉了,可我的手卻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馬蜂窩”了。我的病好多了,我和媽媽都很高興,醫生叮囑我們可能還會復發,我和媽媽根本不理會。可又有誰知道厄運在無聲無息悄悄接近著我。不久後的晚上,我又開始發燒,媽媽以為是普通的感冒引起的,就沒太當回事,媽媽給我吃了點退燒藥,我便睡著了。誰知,到了傍晚,我的體溫越來越高,快到了四十度,媽媽知道事情不妙,正準備把我送到醫院的時候,突然發現我臉色發青,嘴唇發紫,喘不上起來,媽媽二話沒說就把我背起來往醫院的方向跑,醫院離我家很遠,爸爸出差不在家,又加上當時已是黑夜,外面漆黑一片,媽媽硬撐著把我送進了搶救室,媽媽也因為太勞累而暈了過去,我醒來的時候,看見媽媽趴在我的病床上睡覺,透過陽光,我發現媽媽的頭上分明多了很多的白頭髮,臉上,也不知不覺的爬上了深深淺淺的皺紋,正當我陷入沉思時,媽媽醒了,媽媽看見我醒了,異常興奮,儘管媽媽的笑容十分燦爛,但還是掩蓋不住媽媽那隱隱的憂傷和幾天沒合眼而留下的印記。我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看見媽媽那漸漸蒼老的面孔,我再也控制不住我對媽媽的愧疚。爸爸出差回來,我才從爸爸口中得知,媽媽從小就怕黑,從來沒走過一次夜路,就唯獨這一次,我顯得更加自責,媽媽為了我,受盡了委屈和勞累,為了我,肯克服恐懼,走從來沒走過一次的夜路,儘管媽媽做到了。

要知道,媽媽給予我們的不知是生命,還有那無窮無盡的愛……

篇二:親情日記800字

小時候的我,一股子死腦筋。只要是認對了的理,就像一頭小牛。即使錯了,任憑怎么拗也拗不過來。我自己倒覺得沒什麼,跟別人吵幾句,人家也就不屑與我吵了。可是卻難為了爸媽,他們為我這種性格苦惱了良久,始終束手無策。

但是,爸媽無意間的舉動,卻悄悄的改變了我。

我雖然認著許多歪理,可卻十分喜歡和別人講。而我又沒什麼朋友,自然就向爸爸媽媽傾訴。爸爸媽媽,倒也習慣了,習慣我像總統競選似的大聲談論自己的看法,在一邊時不時的抬起頭來,表示對我的關注。媽媽手中做著針線活,爸爸認真的看著報紙,我就在一邊滔滔不絕的講。不時他們抬起頭來看我幾眼,我就覺得他們都在聽,也不會辨別一下真偽。

不過,他們終究還是會聽進去的。畢竟,不能看著我犯錯吧。於是,在我發表完演說之後,他們立即會停下手中的事,關切的問一句:“講完了?”或“好了嗎?”待我做出肯定的答覆,他們便像在雞蛋裡挑骨頭似的一處一處找我的錯誤。但每次都不是狂風驟雨般的訓斥,而是春風細雨般的教導。比如,他們會這么說:“我覺得那裡不太好。”或是:“我認為你還可以把它講得更好些。”但是我心氣兒高,一時半會兒不會接受,總是漫不經心的說道:“知道了。”便不去理會。但是,或許是收到了潛默化的影響,重複的錯誤我卻從來沒有犯過。

爸媽就一直耐著性子,從我牙牙學語時,就開始聆聽我。從來也沒有抱怨過,也沒有生氣過,就這么一直聆聽著。直到現在,我們家總是少不了一個相聲演員似的女孩,正是因為她,我們家每天晚上都要開一次“茶話會”,主角自然就一個人。從春到冬,十幾年的時間,我不知道爸媽是以怎樣的方式聆聽了我十多年,也不知道他們對於我一些毫無意義的白話居然聽的津津有味,毫無厭倦。

待到這時,我才明白,爸爸媽媽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愛的體現。爸媽正是以聆聽的方式,不斷引導著我,使我從一個一身毛病的小女孩,成為了一個謙和有禮的大女孩。沒有他們的聆聽,我或許要晚懂事好幾年,也許會自卑,亦或是帶著一身缺陷走完一生。

用心聆聽,我聽到了爸爸媽媽的真愛。

篇三:親情日記800字

寂靜的夜晚,我正在倒開水。這時媽媽進來了,臉色顯得有些不自然.說:“你在家學習吧,我和你爸去看看你姥姥。”“怎么了?”我清描淡寫的問,頭也沒抬。她說:“病的很重,骨癌確診了。”

“啊?”我一手哆嗦,開水濺到手上,我忍著疼痛說了聲:“那你們快去吧!”說完,端這杯子,回到臥室,關上門。我驚訝這一刻自己的平靜仿佛是發生在陌生人身上的喜怒哀樂,而我只是個冷眼旁觀者。

印象中的姥姥很愛笑,但只對妹妹一個人。小時候,我們一起住在姥姥家。她對妹妹百般呵護,但對我卻視而不見……

一次,姥姥對我說了許多貼心話,並試圖摸摸我的頭,表示喜愛。可我卻突然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慌亂,迅速的閃開了。看著她眼中的不解與隨即而生的厭惡,我以為她會打我,卻沒有,而是離開了。後來她說我是個怪孩子,就再也沒有親近我,再也沒有……

如果我沒躲開的話,也許我們之間的隔閡就能化解。至少不用現在拿眼淚來償還。

後來,我漸漸長大,她漸漸老去。經常生病。每次探望她,都說的是那幾句再普通不過的關心話,輕飄飄的,再沒有分量,平淡得就像白開水。但姥姥似乎很高興,每次都絮絮叨叨地說很多……

最近一次去看姥姥的時候,她破天荒地的把我叫到了臥室,並關上房門。她小心翼翼地從柜子的深出拿出一沓錢,很厚,但卻都是些5塊、10塊的小鈔。我很驚訝,姥姥說:“我就快不行了,你上學需要錢……”我連忙打斷她的話:“不會的,不會的病總可以治的。”她笑了笑說:“我自己的身體,我最清楚……”她沒再說下去,而是緊緊握住我的手。這一次,我沒有躲,試著感受她的體溫,好涼。

姥姥愛我,很愛我!可她為什麼不早告訴我?我不明白。是我的粗心,是一直被憤恨蒙住的眼睛,使我忽略了這一份親情。當我終於理解姥姥時,太遲了。很多話,很多事,我沒有做,沒有說,留下一大段無法填補的空白……

如果我能早點明白親情的方式,或許就沒有今天的遺憾,可現實永遠沒有假設……

我本想姥姥一個甜蜜,理解的微笑,而不是傷心的眼淚。但這一刻,我卻控制不住淚水,任它肆無忌憚地滾落,砸在心上,劈啪作響……。

篇四:親情日記800字

家,好比是一顆青蔥的大樹。深埋於地底的樹根就像爸爸,是家庭的支柱;連線樹葉的樹幹就好比媽媽,為家庭操勞;翠綠的樹葉好似我與妹妹,在家的關懷下,充滿生機。而我就好像雨露,滋潤著妹妹……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們要謙讓,把好的東西留給他人。特別是把好的東西讓給妹妹,我始終心裡有些不服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便形成了自然,但我無論如何也忘不了那次小提琴的分配。

我和妹妹從小就開始學習小提琴,隨著個子的漸漸長高,小提琴也需要不時更換。哎!又要換琴了。家裡還有一把舊提琴,琴盒仿佛張著大嘴,琴身仿佛是一出生就沒洗過澡的孩子,琴聲更如同野鴨般的低鳴。真是一把老掉牙的琴啊!活活像18世紀的文物!而新琴,有棗紅色的琴身,泛著燦燦的光芒,聲音如同百靈鳥般婉轉動聽。兩者的反差的確是太大了,連我都要可憐那把“老牙貨”的主人了。“哎!這次看來我又是要犧牲了”,我苦悶地嘀咕著。

“滴答,滴答”時鐘發出的聲響,仿佛也在暗示我們不要拖拖拉拉,分完就算了。我和妹妹誰都不發一語,氣氛仿佛凝固了,除了“滴答滴答”的時鐘聲,聽不見任何聲響。我望了望妹妹,只見妹妹緊鎖眉頭,左手托著腮,右手下意識地打著小節拍,好似在考慮,又好似在等待。

“老妹”我喚回了妹妹不知遊走到哪裡的神智。“這把新琴能不能給我呢?”我怯怯地問道。沒等她回話,緊接著又傷氣地說道:“如果你也非常想要,那就算了吧!”

“老姐,我考慮了很久,決定這把新琴給你!”妹妹堅定地說道。

“給我?”我疑慮地問道,不敢相信有這等的好事。

“對,給你。芭比娃娃是我先挑的、上下鋪是我先挑的,筆、本子也是我先挑的,這次該你先挑了,新琴屬於你了!”妹妹依舊堅定地說,眼睛專注地盯著我。

“這樣不是太難為你了嗎?畢竟那琴也太……”我不放心,對妹妹提醒著。

“髒了,沒關係,你看”,我抬眼望去,妹妹正拿著一塊抹布,蘸上牙膏一點一點地擦拭著。沒多久,舊琴已被擦拭乾淨,雖沒有新琴熠熠的光輝,但它卻流淌出一首優美的樂章。

謙讓,讓我們彼此體味親情;謙讓是一首優美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