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說明文:讓人震撼而神秘的馬王堆

讓人震撼而神秘的馬王堆

10月27日,我們單位一行33人外出學習參觀,慕名來到了長沙市的馬王堆出土文物陳列館,館裡保存了馬王堆出土的3000多件帛書,帛畫,竹簡,絲織品,漆器和一具完好的女屍,此外還有大量的動植物標本。

馬王堆位於長沙市東郊瀏陽河西岸、長瀏公路北側,距市中心約4公里,屬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鄉(原屬東屯渡鄉)。原為河灣平地中隆起的一個大土堆,據地方志記載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堆上東西又各突起土冢一個,其間相距20餘米。兩冢頂部平圓,底部相連,形似馬鞍,故也有人稱其為馬鞍堆。堆上分布西漢墓三座,一號墓位於東冢稍偏北,二號墓位於西冢,三號墓位於東冢一號墓的南端,兩墓墓坑相距4.3米。三座漢墓中,二號墓葬的是漢初長沙丞相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三號墓是利蒼之子。三座墓中以一號墓規模,墓坑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米,深16米。

馬王堆於1972年開始發掘,,在我國的考古界算上驚人的發現,在世界考古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是因為,時隔2100多年,在一號墓墓室的女主人--利倉夫人辛追的屍體以及葬具和副葬品,都保存得格外完好,特別是女屍,發掘時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指趾紋路清晰,肌肉有彈性,這是歷首次發現歷史最悠久的濕屍,這幾乎令人難於置信,然而,面對躺在水晶棺里的辛追,我們不得不相信那是真的 ,那么,古人是採用何種方法,從而使辛追保存得那樣完好呢?導遊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女屍出土的時候,棺材裡注滿了一種紅色的棺液。科學家們相信,這種液體是使辛追20xx多年來不腐的“神液”。

經過化驗可以證實,紅色棺液成分複雜,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摻加了硃砂,硃砂的化學成分對人體是有害的,其中含有砷和汞,棺液中還檢測出了許多中藥的成分,這些東西泡在一起就成了深紅色。可以肯定,這種紅色液體具有殺菌作用,可以保證屍體不腐。

紅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機汞,也就是水銀。專家推測,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藥的習慣。在古代中國,煉丹術是人們追求長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煉出的丹藥,本身都含有汞等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當時人們意識不到,但是汞對於細菌卻有殺滅作用。所以,雖然辛追生前濫服丹藥沒能長壽,身後卻陰差陽錯,丹藥的毒性卻使得她的屍骨長久保存下來。

在紅色棺液中還發現了一些中藥的成分。據介紹,在陪葬品里,人們發現了大量的中草藥,從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能夠配製防腐藥水的觀點。這些化學物質的結合,是古屍保存的基本原因。

為什麼當時比辛追地位高的人沒有保留下屍骨,而辛追卻可以?這起碼說明這種防腐藥水的配方是一個偶然因素形成的。辛追20xx年不腐“充滿了偶然性”。除採取了得當的防腐措施之外,當時的環境一定非常乾燥,有利於保存,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氣隔絕避免了細菌對屍體的侵蝕,再者,馬王堆墓一直沒有被盜。地質條件加上人為因素,使得辛追的屍體奇蹟般保存下來。

此外,陳列館裡的兩件讓人驚嘆的衣服,

輕若煙霧的素紗禪衣:衣長160厘米,袖通長195厘米,重僅48克,還不到一市兩。經測算原料的纖度為10.2旦尼爾,即900米的纖維重1克,這種高超的繅絲技術讓人驚嘆不已,目前現有的複製技術還達不到它的重量。

鮮艷如新的朱紅羅曲裾袍,長140厘米,袖通長245厘米。這件綢袍讓人讚嘆的是它的朱紅顏色,雖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依然鮮艷耀眼,和新制時一樣。那么為什麼它能夠鮮艷如新呢?經過測試,認定它的染料為當時非常貴重的硃砂。這件朱紅袍染色時,用的是塗染法,採用先進的研磨技術將硃砂製成極細的顆粒,調成糊狀的染液,在絲綢上來回塗括而成。這件綢袍染得細而均勻,織物孔眼之間清晰,沒有堵塞現象,說明當時染色技術非常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