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方法

“品一個人,就是在讀一本書。”可是,人易品,書,就不一定了。大千世界,書也有很多,可是,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既省時,又能保質保量的讀完一本書呢?

一 分年齡段看書

人的心智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那么我們所看的書,也應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我認為,處於六歲以下的兒童應多選擇兒童童話和寓言故事等。處於六到十五歲的青少年應多讀一些勵志故事,名著讀物如《巴黎聖母院》、《三國演義》、《項鍊》……根據不同年齡層的區分,我們能夠有計畫性的吸取當前所需要的知識,及時的拓展知識面。

二 讀書時養成良好的習慣

愛讀書的人,在讀書時,都會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做筆記。所謂的做筆記,不是簡簡單單的抄寫好句子或是鉤鉤畫畫,而是當對於文章有感悟時,寫一些自己的感受評價,我們也稱為“讀後感”。別看這只是一個輕微的舉動,但這樣可以讓我們對於文章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更深層的理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讀書時,總會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批註和感想,所以他對文章的理解和看法的角度也會比常人更獨特,因此我們更應該養成讀書隨時隨地做筆記的好習慣。

三 反覆讀一本書

有的同學說,他一個星期就能啃一本書,說真的,以這樣的速度來看,他每個月能看不少的書,讀的書也應該很多了,但是我不知道他對這些書究竟消化了多少?我提倡同學們反覆讀一本書,第一遍讀是掌握大概內容,第二遍讀是具體理解,第三遍讀是從深層角度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每次重讀一遍書,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多讀一次,多一些想法。

四 愛護我們所讀的書

老舍先生的書柜上的書總是新新的,就像剛買一樣,他說書也是有生命的。的確,書是有靈氣的。一個真心愛讀書的人,確實視書為命,他會十分愛惜自己的書。一個愛讀書的人讀了十年的書就像一個不珍惜書的人讀了一天的書。很多人習慣,讀書讀到一半時如果有事,就會把書角折起來,等到下次有時間時再看。這樣的舉動其實是非常不文明的。大家知道嗎?在美國的圖書館,讀書時都需要戴上手套,避免把書弄黑,且每個進圖書館的人都會自己帶上一個書籤。然而在中國,在圖書館裡,很多人不僅不用書籤,甚至還在書上亂寫亂畫,這樣的對比,實在是太明顯了。

讀書的方法很多,因人而異,我不能強求所有的人都能遵循以上的方法,但是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愛上讀書。因為——讀書,使人修身養性;讀書,可以增長見識;讀書,使人提高閱讀能力……

讓書香之氣濃濃的瀰漫在我們四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