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鳥記

我家有一對養了5年多的藍皮鸚鵡,它們相依相愛,共同嬉戲。不久前,母鳥去世了,只留下那隻公鳥。那公鳥整天悶不作聲,吃的喝的都很少,只是靜靜地發獃,好像在追憶死去的同伴兒。

我看它可憐,決定放了它。現在是夏季,天氣暖和,我家又離山不遠,不愁它找不到吃的。

我來到籠旁,看了看它那消瘦的身體,又望了望天空,打開窗子,把鳥籠拿到窗外。可是此時,我心中忽然有些不捨,手於是僵住了,只要我一打開籠門,它就自由了!它一定會迫不及待地飛出去,快樂地啼叫,奔向藍天,那樣,我以後就再也看不到它了。然而,我還是含著淚,手指輕輕一抬,打開了籠門。讓我吃驚的是,它根本沒動,只是漠然地眨眨眼,向敞開的籠門瞥了一下,便背過身去不理不睬了。

“真怪,這鳥瘋了不成?”我有些茫然了。我拿來一根筷子,在鳥的尾巴上捅了一下,那鳥退到籠門口,小心翼翼地探出頭,向外望了望。突然間,它驚叫一聲,轉身跳到籠內的桿上,身體抖成了一團。

它居然害怕,也難怪,五年的時間裡,它從未走出過籠門。可是,不飛入天空,出來走走總可以吧!我又用筷子碰碰它,可它死死地咬住筷子,同時驚恐地看著敞開的籠門,仿佛那不是門,而是無底深淵。我抽回筷子,用力打了它一下,然後慢慢地把它趕到門口。它飛起來了,然而目標卻是籠內。它怕自由?這可是新鮮事兒。我驚詫了。

於是,大戰開始了,鳥啼聲、鳥跳聲、打鳥聲、籠子地晃蕩聲、筷子打籠子的噼里啪啦聲,交織在一起,好恐怖呦。而鳥兒呢,依然躲在籠子的角落,不出來。無奈,我決定把籠子拆掉。我先拿掉籠子的蓋兒,再誘鳥兒出門。終於,鳥兒爬上了籠子邊緣,我又用筷子抽一下,它撲通一聲跌了下來。它有翅膀,怎么不飛?我驚呆了,我追著它跑,可它只是怕打著翅膀走,最多也只是跳兩下。我抓起它,向上扔,它使勁撲騰著翅膀,但還是一頭扎到了地板上。天哪,它已經忘記了飛行了。

我重新把它放進籠子,它似乎很高興,很滿足,似乎有了安全感。它是一隻不會飛行的鳥兒,一隻害怕自由的鳥兒……

這隻鳥兒有翅膀,卻不能飛。這隻鳥兒有嚮往自由的本性,卻懼怕天空。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

仔細想想,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這樣的事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鳥兒,飛吧!心兒,飛吧!自由無價,外面的世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