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一世界

首師大附中  初二 王子瑤 

我不相信作者真的能夠履行他文中說的“莫讀書”,就像同學所說,他本身就是個最大的反例——不過我相信作者在寫這篇邏輯思路十分嚴密的文章的時候偏偏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沿著他的思路推理下去,我可以想到這樣的可能性有二。

一是他把自己歸屬於文中某類人里,二是他刻意地隱去了第三類人——也是他真正歸屬的那一類人。

談讀書。若我按照全新的邏輯推理下去,讀書人可勉強分為三類。

一群人把書籍堆搭成通往王座的骨架;一群人把靈魂寄託於書,不可自拔也不願自拔。另外還有一群人,他們是為了未來讀書。

可以見得,這第三類人囊括了包括作者在內我們這個年齡的所有人。我們看似的勤奮我想大多都不是因為樂趣吧。

我們還不可能像眾多失意的文人墨客自己搭建一個自我駕馭的世界以此稱王,也難以做到為了功成名遂拋開塵世的一切苦心鑽研進書海以此滿足自己彌天的野心。

現在的我們讀書的原因再簡單不過——若放棄,就會被淘汰——就沒有未來。

第三類人始終舉步維艱因為他們身上承擔著希望和責任。

可以說,他們讀書只是為了磨合社會。

而今社會少不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殘酷,而內涵的淺深也一定程度斷定了一個人能否在社會立得住腳。

若果真按照作者文中提及的“莫讀書”,只因為恐懼於落入不可掙脫的“圈套”,那么這個人才是真正失敗的。沒有學問和知識給一個人做堅實的基礎,他本身就缺失了很多了解世界的機會和“讀書人”的氣質底蘊。

並且我認為作者把事物說的過於極端——為什麼一個人在擁有權力金錢的同是不可以謙虛?為什麼一個文人在對月酣暢時必須頹唐得對外界漠不關心?或許前者可以利用因讀書而獲得的勛榮去救濟他人,或許後者可以揮灑才藝譜寫千古傳唱的肺腑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