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蘿蔔餃子的她

804  張雯菁我認識她,已經快五年了。國小的時候放學回家,天天都會路過一個賣蘿蔔餃子的小攤。攤主是一對夫婦,都有五十幾歲了,丈夫收錢,妻子炸餃子。炸蘿蔔餃子的她總是穿一件藍白相間的圍裙,戴一頂雪白的帽子,過肩的辮子甩在身後,樂呵呵地和周圍的人大聲地說話。炸餃子油多,我常常看見滾燙的油星子飛濺到她的衣服上,像掃過夜空的彗星,乾淨的圍裙就顯得邋遢了。但是第二天再見她,卻從沒見過她衣服上有斑駁的油點,她的圍裙,依舊是天空那般清爽的顏色。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光顧她的小攤,我漸漸和她熟起來。一次放學回家,我照例到她那兒去買蘿蔔餃子。她一邊和我聊天一邊炸餃子,望都不望一下油鍋,只消右手夾蘿蔔絲兒左手握彎月狀鐵勺,偶爾用筷子和一下油鍋中的餃子。即便這樣,她的餃子也總是炸得恰到好處,黃亮酥脆,裹著濃濃的香。她將剛起鍋的餃子夾起來,包在塑膠袋里,“小心點兒,別燙著啦——”話音沒落,我的手剛接觸到袋子,就被燙得縮了回來。“哧啦。”滾燙的蘿蔔餃子掉在了地上,蒸騰的水汽把袋子撐成了一個球。“哎,你說你,怎么不接好喲!”她責備我,“算了,你也等了這么半天了,阿姨在給你一個。”我一愣,連忙擺手,“阿姨,不用了——”她幾乎是一瞬間就不高興了。“你跟我還客氣什麼!”她轉過身去,麻利地拿了一個新的塑膠袋,又夾了一個餃子包好了給我。後面排隊的顧客不滿地嚷嚷著,她眼一瞪,那人也不做聲了。從那次開始,我是真正成為那家小攤的常客了。她的小攤生意好的不得了,每次去都要等不短的時間才能買到餃子。排隊的時候聽她拉拉家常,閒聊幾句左鄰右舍又添了個男孩,哪家的閨女考上了大學。人少的時候,她會把炸的餃子送幾個給旁邊賣水果的農民,而他們大多也會欣然接受。因為看慣了她穿藍白圍裙的樣子,在圖書館中碰到她,我才會那么的驚訝。那是今年寒假, 正月初六的下午。我正在做摘抄,圖書館中的人比想像的要多,幾乎很難找到空餘的座位。我奮筆疾書時,對面座位又來了人,桌子輕輕晃了好幾下,我落筆不穩,字花了長長的一條。我帶著點抱怨抬起眼,沒想到竟看見了她。她穿了一件黑色的羽絨服,戴著格子袖套,面前放了三本書,每一本都有兩三厘米厚。“……阿姨好!”我驚喜地小聲叫她。她這才看見我,眼睛一下子像星星那樣亮了起來。“你在這兒寫作業啊。”“嗯!”我笑著回答。“蠻好的……蠻好的。”她的聲音又輕又柔,和往日高聲談笑的樣子一點兒也不搭。但我卻覺得,那一刻她無疑更美了——不同於往日的大方、爽朗,她靜心閱讀的樣子是多么沉靜,簡單的馬尾辮甩過肩頭,低垂的雙眸大而明亮。她輕輕地翻動書頁時,有誰看得出來,她整日環繞在黑煙繚繞的油鍋前,和大聲叫賣水果的農民為鄰,每天四五點就起床,晚上八點多還不收工呢?“哎,你老看我幹嘛喲?”似是感覺到了什麼,她抬眼,正好撞上我的眼神。“沒什麼呀。”我抿著嘴笑笑,心中卻並不平靜。她大概是猜不到我在想什麼了,但我卻深深地知道,平凡的她一次又一次帶給我的感動,對我來說是多么彌足珍貴的自我反省。認識了她,我再也不會瞧不起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了。平凡的他們就如同一顆顆滄海遺珠,不起眼,但這絕不會影響他們閃爍自己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