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文:讀《你在為誰讀書》有感

(劉鐵)今天,我讀完了萬老師極力推薦的書----《你在為誰讀書(終結篇)修煉最完美的心靈》,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分為六個部分,主要講了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的第三章。書中的第三章中有一個實驗結論叫“蔡戈尼效應”,這個效應,我自身試驗過,所以對它的印象最深。在七年級的時候,我還是非常愛玩,每到節假日的時候,我總想快點去玩,所以心靜不下來只想著快點把作業做完,但做完後腦海里卻不留一點印象。考試的時候試卷上的似曾相識的題居然讓我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所以我考不出讓自己滿意的成績,這種感覺讓我如臨大敵,我上網搜尋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但無功而返。但在這本書上我找到了答案,原來我的這種情況是“蔡戈廢紙效應”較強的一種表現,因為我做完作業的時候,內心的完成欲會獲得滿足,不久就會忘卻,讀了這一部分,我獲得了一個教訓:在做事的時候要專注,要按時完成任務。

在第三章中,還有一種有趣的效應叫“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來源於一個小實驗:在一個地方放一輛漂亮的車。過路的人都不忍心破壞它,自覺地保護它,但有人故意把車前玻璃碰碎,不到兩小時,所有的玻璃都碎了,這種“破窗效應”如果運用得正確,那么它可以讓我們更明智地認識自我,體驗生活。在我讀國小的時候,同學們都有些惡習,比如把扔垃圾當成打籃球,有的同學準頭好一點,站得很遠也可以扔到垃圾桶里,而有同學扔的時候沒投到垃圾桶里,但他們也不收拾,老師發現後,把桶洗乾淨,把教室打掃乾淨,第二天,同學們見到這漂亮的教室後都不忍心破壞,同學們的惡習在不知不覺中收斂了很多,這個事實讓我明白了“破窗效應”的正確利用可以產生巨大的正能量。

在第三章中,還講了一個效應叫“刺蝟效應”。指的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要有適當的距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我有一個朋友,叫宋某,我與他極為要好,他有次邀我去網咖,我沒去,還阻止他去,他認為我是他的好朋友,他花錢請我玩,我不去還勸他也不要去,不夠朋友。我只好疏遠他,過了些日子我覺得他不能再這么下去了,便叫同學周某(他的普通朋友)勸他,他聽取了勸告,開始遠離網咖。這讓我獲得了一個教訓:適當的距離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許多心理學的知識,也學會了調整自己的心態,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