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夢想與行動》優秀作文7篇

一塊磚沒有什麼用,一堆磚也沒有什麼用,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

一、材料的來源及審題

這則材料出自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先生的文章《心中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則材料,現把俞敏洪先生的這篇文章也照錄如下:

心中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

小時候我父親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還讓我記憶猶新。父親是個木工,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亂瓦撿回來,或一塊二塊,或三塊五塊。有時候在路上走,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裡帶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裡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我搞不清這一堆東西的用處,只覺得本來就小的院子被父親弄得沒有了迴旋的餘地。直到有一天,我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左右測量,開溝挖槽,和泥砌牆,用那堆亂磚左拼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乾淨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父親把本來養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乾淨,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當時我只是覺得父親很了不起,一個人就蓋了一間房子,然後就繼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貧困但不失快樂地過我的農村生活。等到長大以後,才逐漸發現父親做的這件事給我帶來的深刻影響。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後變成一間小房子,我父親向我闡釋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奧秘。一塊磚沒有什麼用,一堆磚也沒有什麼用,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當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自然沒有錢去買磚,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一日撿磚頭碎瓦,終於有一天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後來的日子裡,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也成了我做事的指導思想。在我做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麼,因為盲目做事情就像撿了一堆磚頭而不知道乾什麼一樣,會浪費自己的生命。第二個問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撿多少磚頭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後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證明了這一思路的好處。第一件是我的聯考,目標明確:要上大學,第一第二年我都沒考上,我的磚頭沒有撿夠,第三年我繼續拚命撿磚頭,終於進了北大;第二件是我背單詞,目標明確:成為中國最好的英語辭彙老師之一,於是我開始一個一個單詞背,在背過的單詞不斷遺忘的痛苦中,我父親撿磚頭的形象總能浮現在我眼前,最後我終於背下了兩三萬個單詞,成了一名不錯的辭彙老師;第三件事是我做新東方,目標明確:要做成中國最好的英語培訓機構之一,然後我就開始給學生上課,平均每天給學生上六到十個小時的課,很多老師倒下了或放棄了,我沒有放棄,十幾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課我就感覺多撿了一塊磚頭,夢想著把新東方這棟房子建起來。到今天為止我還在努力著,並已經看到了新東方這座房子能夠建好的希望。

金字塔如果拆開了,只不過是一堆散亂的石頭;日子如果過得沒有目標,就只是幾段散亂的歲月,但如果把一種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實現一個夢想,散亂的日子就積成了生命的永恆。

剖析材料,可以看出裡面的三個關鍵字:磚頭、夢想、房子。這裡面的關係並不複雜,磚頭是建造房子的材料,但如果磚頭沒有建造房子的夢想,磚頭始終只是磚頭;而如果只有建造房子的夢想,卻缺少一塊塊磚頭的累積,房子永遠只是美好的藍圖。這則材料實際強調了實現夢想的諸多要素,如目標明確、努力、耐心。對照俞敏洪先生的文章,我們還可以看出,“磚頭”並不是等候在自己的身邊,它需要自己主動去“撿”。如果不去“撿”,“磚頭”也不會有,房子自然也就更無從建起。

寫作時,只需要把握好夢想與努力、夢想與恆心之間的關係即可。對於這類勵志類的文章,學生平時訓練的比較多,只要扣題準確,應該比較容易寫出佳作。如果僅僅扣住“夢想”兩個字來寫,就有失偏頗了。

1、讓夢想照進現實

八(1)班  吳晨昊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固然重要,但為理想付諸行動,則更為重要。

在一個中國近代的新式學堂中,校長問:“你們為什麼而讀書?”同學眾說紛紜,突然一個少年像雨後春筍一般,直直地站了起來,鏗鏘有力地喊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人正是周恩來。“有志者我周生啊!”校長聽了,欣慰地拍手叫好。是啊!這是一個多么有志氣的少年啊!但天下有很多這樣的人,為什麼唯獨他成功了呢?那是因為他付諸了實際行動:他從小刻苦學習,成績十分優異,長大後更成為了最出色的外交官,僅憑那三寸不爛之舌,在一次次談判中占據上風,帶領人民走向了新中國。夢是容器,行動是水,如果他沒這夢想,他也許只是一個文弱書生,就像水從手中流失,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如果他沒行動,他只能看著敵方侵略嘆息,就如同看著寂寥的空盆子,怎樣的雄途壯志都是虛的。怎么會有後來那傳奇的周恩來?怎么會有新中國?可見夢想應與行動共存,否則就是空想。

不止中國,國外的一個生活在平庸家庭中的青年,正謀算著背著父母去遠航,他的夢是當一名航海家,他就是魯濱遜。他如果聽父母的話,那么他的一生將多么安寧!這是多少人所渴望的啊!但他沒有,只因他那個堅定的理想,而且他也付諸了行動。但他一出海就遇到了兩波大海浪,本該嚇破膽的他毅然決定繼續航海,以至於被困荒島都樂觀地存活了下來,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航海家。夢是船,行動是帆,如果他沒這理想,那他的一生一定是平庸的就像風吹在沙子上,無論怎么吹都是一團亂沙;如果他沒付諸行動,他只能望著海嘆息,就如同船風平浪靜地停著,沒任何意義。那是多么可惜!所以夢想與行動應共存,否則就是空想。

有夢卻沒有行動的人都沒出名,比如我。我以前想當發明家,可一看那電路、晶片,我就暈,數學也很差,粗心大意,立即就放棄了;又想當律師,但那發條我一句都背不下來,而且吐詞不清,又放棄了,現在我又想當作家,不知能不能實現……如果我為當發明家付諸行動,我以後也許在實驗室里遨遊;如果我為當律師,我可以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對方無言以對。但這沒有行動就是空想,那美好的夢想像巨大的缸、精緻的船,可惜我沒有水裝滿它,沒有風吹動它,更別說沒有夢想了。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是路,但必須你付諸行動走,才能走到黎明,所以夢想與行動應共存,只有這樣,夢想才能照進現實!

2、行動是夢想的羽翼

八(1)班 肖亞淇

“夢裡走過許多路,醒來卻還是躺在床上。”它告訴了人們,千萬別只活在夢想當中而忘記了行動。夢想是行動的希望,而行動則讓夢想更加充實豐滿。

有夢想,有行動,夢想才能實現。望天樹也許並不陌生,這是顆長在背陰山崖里的種子,懷著有一天能融入暖暖的金光的夢。汲取著幾乎沒有的陽光雨露,又是什麼能讓你有如此強大的驅乾?是信念。信念是你的糧食,你用你的堅強付諸了幾倍幾十倍的努力,你不僅這樣去想了,而且這樣勇敢的去做了,付出了行動,當一片暖意融融的陽光溫暖著你時,你知道你做到了。你頂著簇簇綠葉,高大粗實的你便是你夢實現的最好證明。望天樹為何能在所有樹中脫穎而出?論環境,它比誰的環境都要苦。望天樹的夢想在此時的背陰的山崖中是實在難以實現的,但你並沒有放棄,反而以最大的行動證明自己。夢想被埋在樹根之下,時刻提醒自己,行動是夢想最好的證明。

有夢想,有行動,夢想才能開花。愚公是大家熟悉的,愚公移山自然也都知道,然而愚公實現移兩座大山的夢想實在是太難,然而愚公則把這種事當作責任,他並沒有空想,他去行動了,用鏟子一鏟一鏟的鏟,用籮筐一筐一筐的運,他面對嘲笑並沒有想到放棄,他用行動昭告我們:“無論夢想多難,你都要去全心全力做才有實現的可能。”愚公最終憑著毅力與決心,感動了天帝,是不可能實現的能想變為現實。試想:如果愚公只去想沒有行動,就不會有無隴斷焉的結局,這更加證實了夢想與行動是並存的。

有夢想,有行動,夢想才能翱翔。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你自然認識,居里夫人因發現鐳和釙而獲獎。而後的八年時間裡,居里夫人又分離了鐳元素而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居里夫人敢去想這個夢想,但居里夫人敢去做,並為此不懈努力,用行動證明一切。具有偉大成就的居里夫人為何會在億萬人中脫引而出?因為居里夫人有更高的追求。或許在許多人的眼裡,得了一次諾貝爾獎的人就已經夠牛了,然而對她來說是不行的,第二次的夢想嘗試,在八年的廢寢忘食的攪拌中才有的一點點微光。這兩次的諾貝爾獎並不是人空想而來,許多人也這樣想過,但都沒成功,就是因為缺少行動,而居里夫人想了,並且付出了八年的努力獲得的成功,她的成功讓我明白,成功的夢想都是經過不懈的奮鬥才實現,夢想與行動是相連的。

夢想為行動引路,夢想需要行動來支撐,夢想是行動的希望,行動讓夢想充實豐滿,它們彼此互存著。只有兩者兼備,夢想才能飛翔!

3、懷夢·追夢

八(1)班  唐妤冰

“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與生活的不同嗎?動物是生存,而人則生活。”這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說的一段話,讓我們懂得了擁有夢想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心懷夢想地活著,那么他與動物是沒有區別的。懷夢非常重要,只有當你擁有夢想後,人們的生活才更有意義。

夢想即是目標,一個不易實現的目標。但它並不是空談更不是幻想,而是需要人們真正努力付出才能實現的目標。因此,胸懷夢想的同時,我們還必須竭盡全力去追逐它、用艱辛的汗水去灌溉它,人生才能開出夢想之花,才能叫得上圓滿。

愛迪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已經登記註冊的發明專利就有1300多項。僅僅只是電燈這一項發明,他就重複試驗了三千多次,甚至用到了他朋友的紅鬍子。在此期間,他肯定也曾想過放棄,但正是因為他對實現夢想的執著,通過不斷的試驗,廢寢忘食的工作,終於讓電燈亮了起來。他為什麼能成功?同樣,因為他懷揣著一個發明的夢想,並為此付出了時間、金錢、努力、恆心、毅力、精力……如果沒有這個夢想,他就失去了追逐的目標,這個世界上可能就沒有讓我們擁有的光明。但如果空有夢想,不去付之於行動,不去朝著目標奮勇直前,夢想也只會是一個幻想而已。 

名人的成功需要的是夢想和行動,普通人同樣如此。中國達人秀頒獎晚會上那位擁有偉大母愛的加油工媽 媽鄭亞波,她的夢想特別簡單,卻令所有人為之動容。兒子幼年重病導致智力受損,在丈夫因此棄之而去後,只有微薄工資的她卻不願放棄,想方設法地幫助兒子開發智力,教兒子彈鋼琴成了她最大的希望。在所有老師都拒絕兒子的時候,她勇敢地擔任起兒子的老師,不會彈琴的她通過自學了後再手把手地教兒子,功夫不付有心人,終於,兒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由媽 媽緊緊護航,邁開了人生的第一步,實現了那個似乎遙不可及的夢想,鋼琴水平也達到了一定的級別。

鄭媽 媽的夢想並不大,但如果沒有這個夢想,她與兒子可能現在仍在遭人唾棄,兒子也永遠只能是在媽 媽羽翼下,不敢邁出一步的問題孩子。如果沒有媽 媽的胸懷夢想,沒有媽 媽的一路帶領、一路追逐,所有的一切都是枉然。雖然鄭媽 媽的夢想並不大,但追逐的過程卻異常艱辛,付出的努力更比常人困難許多。她不叫苦,不喊累,多年堅持不懈直到現在,為的只是一個夢想,一個努力的方向。她為自己的夢想付出了所有的努力,終於,她成功了。

在人的一生中,夢想對人很重要,行動對人更重要。只有擁有了夢想並付出了實際行動,成功才會在你前進的道路上等著你,夢想才有機會讓你實現;無論成功有多大,或是有多小,你都能從中收穫到滿足。

4、夢想與行動

八(1)班  李必億

夢想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每個人的夢想也不同。有人想當科學家、有人想當作家、還有人想當飛行員。可是光有這些夢想可不行,必須付出行動,夢想才有可能實現。要是沒有行動,夢想只能算空想。所以說夢想與行動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的。

在以前,世界上沒有電燈。只能靠煤油燈發出的微弱光亮來工作。一切都不方便。那時年輕的愛迪生突發奇想:能不能用電燈發亮?沒錯,他說辦就辦。從此,他就有了製作電燈的夢想。他找來材料,利用所學的知識,一次又一次試驗著,經過上千次的試驗之後,終於成功了。其間他也想到過放棄,但一想到自已的夢想,他又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之中。愛迪生髮明電燈不是空想,他隨即付出了行動。雖然行動有不少困難,是夢想支撐著他一直走下去,夢想給他動力,他才能成功。從這裡不難看出:夢想是行動的動力,因為心中有夢想,能才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成功!行動在愛迪生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也取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行動。愛迪生不能發明電燈。他也不可能為世人所銘記。

聽說過暴走媽 媽陳玉蓉嗎?她的兒子患有肝病,必須換肝,而她是唯一匹配的肝源,可她有脂肪肝,所以她決定每天暴走十公里,以消除脂肪肝。她心中有個拯救孩子的夢想,於是她每天早晨六點起床暴走十公里,就這樣走了一個多月;她還控制自已的飲食,不吃油膩食物。一個月下來,人瘦了一圈。終於她達到了專症的標準。及時為兒子做了換肝手術,拯救了兒子的生命。她為自已的夢想付出如此多的行動,才終於夢想成真。所以說人們要為自已的夢想付出行動,是行動讓夢想成真。行動不僅是夢想的支撐,還是讓夢想充實豐滿的重要因素。不過,行動過程中主要注意一點: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如果你在行動的中途放棄了,那么你以前所作的努力全部白廢。所以說:不僅要有行動,還要有堅持不懈的行動。

從小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當班長。可是我當時成績很不好,班上倒數第幾名。我當時很懶,一點也不愛學習,可我心中還是以當班長做為自已的夢想。於是,我就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成績終於上升到了前幾名。我當時非常滿足,認為自已比其他人都行,就不去好好學習,成績又一落千丈,最終,我這當班長的夢想一直沒能實現。就是因為我沒有像愛迪生那樣為了製作電燈而做出幾千次試驗的行動;沒有像暴走媽 媽那樣每天走十公里瘦了一圈的恆心和毅力。如果我能像他們那樣,我的夢想也一定會實現的。

夢想對我們很重要,行動更重要。有夢想不去行動是不行的,有行動沒有夢想也是不行的。行動為夢想鋪路,夢想為行動引路。夢想與行動密不可分,讓我們懷有夢想並付出行動吧!夢想終究會成真!

5、夢想因行動而精彩

八(1)班  辜子妍

夢想是根,埋下成功的種子;行動是露,澆灌成功的花朵。

夢想是成功的基礎,夢想是行動的動力,面對挫敗,夢想是撫平傷痛的良藥。拳王福爾曼便因心中的夢想而創造了奇蹟。他是一位遲來的拳王,在他第一次登上拳王寶座時不久便被另一位拳手打敗,對於不敗的他來說,是一次莫大的挫敗。隱退之後卻因拳王的夢再度挑戰,最終45歲“高齡”的他以他的行動與實力再度登上拳王寶座,實現了他的夢想。

拳王福爾曼為何會在銷聲匿跡多年後,以45歲的高齡還可東山再起?是什麼驅使他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是夢想。夢想是他的支架,因為夢想,他有了目標,有了動力,面對那次莫大的挫敗,他曾想過自暴自棄。然而,夢想卻撫平了他心靈的創傷,給了他動力,鞭策著他再度挑戰。他的成功,一是因為他有堅定的夢想,二是他付出的行動,他的行動使他向世界證明了自己,實現了他人生的價值觀。福爾曼有夢,這個夢推動著他前行。夢想也是任何成功者的基礎,有了夢想,才會朝一個既定的方向去努力,才會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鞭策著你去行動,做出的行動才不會空虛。

行動是成功的保障,行動是夢想的根基,面對困難,行動是撫平孤獨的良藥。居里夫人大家或許並不陌生,她發現了鐳,為人類對科學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她的夢想是做一名科學家,為人類做貢獻,為此,她和她的丈夫在簡陋的小房子裡專心致志地研究,她付出了無數心血,她付出的行動無法想像,所以,她成功研製了鐳。

試想,如果居里夫人只是有做科學家,為人類做貢獻的夢想,卻沒有實際行動,那么恐怕也不會有功成名就的居里夫人了。正因為居里夫人有了夢想,且為之付出了努力、行動,所以她成功了。行動是她成功的保障,也是她成功的重要因素,實現夢想的過程她是孤獨的,但奮鬥與努力充實了她的生活。有夢想很重要,付出行動更為重要,行動是通向成功的必經途徑,有了行動,成功才會有保障,有了行動,夢想就不至於是空想,而可能變為現實。

有夢想,固然重要,它是成功的前提,但行動更重要,夢想與行動是互存的,夢想因行動而精彩,行動因夢想而堅定。夢想似粒種子,為開花做下鋪墊,但花卻需雨露的滋潤,就好比像夢想需要行動的輔助,夢想與行動共生,才得以成功。行動支撐著夢想,夢想照亮了行動,心懷夢想還必須追逐夢想,有夢是前提,追夢是條件。

夢想是軀幹,行動是羽翼,只有軀幹與羽翼互動,才可在藍天下翱翔,追夢的少年們,奮鬥吧!

6、夢想與行動,兩者不可缺

八(1)班 姚子旻

對於現在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有些人只是誇誇其談,沒有自己的夢想;也有的人有夢想但不想為之付出行動,這樣的人不可能成功。所以要成功,夢想與行動兩者不可缺。

如果行動是在走路,那么夢想就是路燈為行動引路。我心中有一位成功的典型人物——馬雲。他努力的工作,最開始在一個待遇尚好的公司當一個小職工,但在他夢想的指引下,他毅然辭去了現在這個安定的工作,在網上潛心付出行動來鑽研。終於,他從網路中發現了商機,最後達成了他的夢想,開創出了網購的先河,不朽的傳奇——阿里巴巴。如果不是當初他尋著夢想,他能夠成功嗎?從這件事中,我發現,在付出行動的同時,跟隨著自己心中的夢想而去,往往這就是你一生成功的陽關大道,但是前提是努力付出行動。

如果行動像一輛汽車,那么夢想就是一個加油站,專門為行動提供動力。“瘋狂英語”的李陽,他原來是一個英語不是很好的人。但是大學必須要過四級才能畢業,所以他下定決心,要學好英語,而他的夢想就是大學英語要過四級,所以他就每天早晨起來背單詞,背句子,短語……反正都是關於英語的。他下午也要背,只要一有時間就看英語,背英語,最後成績下來了後,他的英語不僅過了四級,而且還名列前茅,成了大家的榜樣,而同學們只看到了他的成功,並沒有看到他為夢想所付出的行動。

如果沒有夢想只有行動,就像房子失去支撐,便會轟然倒地;如果沒有行動只有夢想,就會讓人變得空虛、無聊。縱覽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人不是如此呢?就如眾所周知的《蜀鄙二僧》中的富僧來說吧,他付出了行動買船而下,但他沒有堅定不移的夢想,結果竟比不上只有一瓶一缽的貧僧。所以沒有夢想的支撐,付出再多的行動也無濟與世。再說一位近代的大“畫家”司馬格吧,他每天見一個人就說:“齊白石的蝦算什麼;徐悲鴻的馬算什麼;王羲之的字算什麼;假以時日,我一定能超過他們……”但他成天只知道喝酒、賭錢,畫的畫象雞抓一樣,寫的字連橫豎都寫不直,實在不忍直視。想想,如果富僧有了堅定的夢想他會失敗嗎?如果司馬格能付出行動,他會成功不了嗎?所以這說明了光有夢想卻不願付出行動就不可能成功。

如果一隻鳥沒有一個飛向藍天的夢想,即使擁有整個藍天也不知道飛上去的感覺,不知道原來天是那么的美,水是那么的清,世間的萬物都是那么的美好。但如果只有飛的夢想而不去行動,它飛向藍天的夢照樣無法實現。所以,夢想和行動,二者不可或缺!

7、成功需要夢想與行動並行

八(1)班  李永康

每一個人都希望成功,也渴望成功。有人說想要成功就要有夢想,這句話不錯,但是你光有夢想而不去行動,去實現這個夢想那這個所謂的“夢想”就是空想。還有人說成功需要行動,這句話也對,但是你光行動,光努力而沒有夢想,那么你的那些行動與努力都是徒勞,沒有了方向。所以成功需要夢想與行動並行。

古時候,有兩個和尚,一個很貧窮,一個很富有,但貧窮的和尚有一個夢想,就是用一個瓶子,一個碗去南海,貧者也準備付出行動。但那個有錢的和尚雖有想去南海的志向,可他卻“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不付出行動。最後,那一個貧窮的和尚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富者有慚色”。夢想和行動需要兼顧,如果只有夢想,不付出行動,那就只是空想。“貧者”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個事實,而“富者”只有夢想,沒有行動,所以只有“慚色”。

古希臘有位雄辯家,小時候聲音微弱,口吃嚴重,每當看到人家滔滔不絕地演講時,就希望自己也成為演說家。他自信能夠成功。為使聲音變得洪亮有力,他站在海邊,大聲喊叫;為增大肺活量,他跑步登山;為使舌頭靈活,他口含小石子練習朗讀;在鏡子面前反覆練習演講時的動作和姿勢……終於,在一次辯論大會上,他取得了完美的成功,成為當時著名的雄辯家。他的名字叫德摩斯梯尼。德摩斯梯尼雖然從小有缺陷,促他有夢想,並為自己的夢想付出了行動,最後取得極大的成功。

古代社會成功需要夢想和行動,現代社會也是如此。20世紀80年代,杭州出現的第一批外國遊客來到香格里拉飯店,也幾乎從那時起,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每天清晨5點就出門,騎車45分鐘到香格里拉飯店門口,等著那些外國人,他不為別的,只為給外國遊客當導遊,並聯繫自己英語口語,年復一年,風雨無阻。這個小男孩是始終如一的堅持著,最後,這個小男孩用他堅持不懈的行動將他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他就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也就是當年的那個小男孩。馬雲的故事告訴我們,有夢想並堅持追求夢想,會讓我們勇敢的面對生活,並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後就會取得成功,鑄就奇蹟。

夢想是每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但夢想的關鍵是行動。夢想是一個目標,你只要在這個目標上付出行動就行;行動是夢想的支撐。如果沒有行動,只有一個夢想不行;如果沒有夢想,你付出再多的的行動也沒有用,夢想與行動需要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