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與偽英雄

馬瑞東

凡是熟知歷史的,便知道劉邦與項羽的那段恩仇往事.後世看來結果很明顯,劉邦稱帝,項羽拔劍自刎於烏江,讓人不免惋惜.而在判定二人忠奸問題上卻是紛爭不斷.

按常理說勝者王敗者寇.劉邦應是當仁不讓的大贏家,贏得天下贏得名聲。可是在這段歷史的開端我們可以看到。劉邦自小出身貧苦,屬於市井小民,應是那種苟活便好的人。項羽卻出身名門,屬於貴紳一類,自小心中便是止不住的豪氣。有史佐證。曾經劉邦項羽同時去看秦王出巡的場景。項羽道“他秦王何足道哉,日後我理當如此。”嚇得他家人連忙捂住他的嘴。劉邦此時也說了。他道:“大丈夫理當如此。”兩人雖是同時對於秦王的成就艷羨不已,可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項羽是基於他內心作為一個貴族應有的豪情與驕傲,而劉邦呢,細讀便不難讓人想到這是一個平民對於權貴的最正常不過的羨慕心理,也沒有去妄想去攀上如此高位,當然後來發跡也並非在其此時意料之中。由此便可看出其實是一個流氓,他的氣概不足以去蔑視一個王朝的,而項羽呢,卻從此時英雄的本質卻顯現無疑。

可是讓大多數人置疑的是,為何最後那個讓人看不起的痞子卻贏得那個王朝,本認為理所應當成為奪取王朝的卻無奈死去?這其實是一個英雄的悲哀由於內心的傲骨以至於驕傲,使其不能正視他所不能容忍的一切,由於英雄的本能。他不容忍比他有過之的,蔑視一切。以至於氣走韓信,那個最後將他逼死的人,本能成為其左臂右膀的人。而到了最後也只落個悲劇,四面楚歌拔劍自刎。這正是成也英雄,敗也英雄!反觀劉邦,他能比得過項羽的或許也就是他的為人處事之道,因其早間流落於市井,練就一番處事功法,圓滑至極。對於他人有用的便好好待之,沒用的便撫之。反正不能與其為仇。因為他沒有那副英雄肝膽,對於自己的要求便也隨之降低,一步步來,卻“歪打正著”的賺來個帝王噹噹。而我們的大英雄項羽,在天堂的他或許只剩個“沒成器的的英雄”的名號聊以自慰、

由此看來,成就事業是份苦差事,千古風流人物也不是想留名就留名的。是需要謀略的能屈能伸才是真英雄,不是空有英雄膽就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