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背後的風雨

旬陽縣城關一中九六班  劉杪

重拾手中的畫筆,熟練地在素白的紙上勾勒出一條條腦海中所想像的一切美好事物,優美的弧度令人心生愉悅。勾線完畢後,從彩筆盒中抽出自己需要的色彩,一筆一筆將空白填滿,本是蒼白的人物景象在這渲染中逐漸變得豐滿多彩,像是貧瘠的土地上綻出了一朵鮮花一般令人驚艷。我凝視著手中完成的作品,長舒了口氣。

細細想來,十五個春夏秋冬我學了很多東西,但其實能真正堅持的沒有幾個。例如拉丁舞,許多動作在我的印象中已經成了支離破碎的剪影,根本不可能再重新拼湊成一個完整的回憶,僵硬的臂膀,無力的步伐,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一場滑稽可笑而又毫無美感的默劇,任憑誰也看不出這是一個學過舞蹈的人該有的姿態。這僅是個典例,其他的我也不願再提。如今,能夠堅持下來的,也就只有繪畫了。

翻看以前的作品,與現在相比定是截然不同的,我的眼光不是說多么挑剔,否定以前的自己也不是該有的人生態度,只能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進步。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當時的作品在當時的自己看來是完美優秀的,可過了一段時間後,就會嘲諷當時的自己究竟是有多好的優越感。也許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後,你再翻看那些“黑歷史”,依然會用毒辣的眼光來批判現在的自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進步了是好事,不過之所以能夠進步,背後的辛酸也不是他人所能理解感受的。

我從幼稚園就開始接觸繪畫,那時只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也許是運氣好,被老師選中參加了幾個繪畫活動,看有些成效,便漸漸當作一件正事來看。

後來報了一個國畫班,年紀尚小的我總歸有些不懂事,以為自己獲了幾個獎就可以“為所欲為”了。老師在旁邊細心地給同學們講畫國畫的方法,我卻充耳不聞,只顧拿著新買的毛筆,蘸了墨,便開始“大展身手”,不就是畫竹子嘛,有什麼難的!待老師走到我的跟前,本以為會得到老師的幾句表揚,不料事與願違。他只是皺了皺眉,低沉地問道:“你剛剛有沒有聽我講課?”我支吾了幾聲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老師有些生氣道:“不要以為自己有點兒底子就可以什麼都不聽了,重畫!”心裡很不是滋味,但也無法反駁。從那以後,我認真了起來,雖然很苦很累,也有想要放棄的時候,但看到旁人也在努力,自己又有什麼理由放棄呢?於是,便拿起手中的毛筆繼續畫完還未成形的作品。

國小應該是我繪畫的高峰期。我的美術老師比較年輕,因為在美術課上的良好表現加之一有些美術底子便被老師器重,很多繪畫比賽都被老師選去參加。一開始的我是很樂意參加的,畢竟是個不錯的鍛鍊機會。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學業變得繁重起來,更重要的是,小時候有很多豐富的想像,都可以用畫筆描述出來,但長大了些後不知道為什麼大腦開始變得遲鈍,經常找不出什麼好的點子來,便有了些厭倦。繪畫比賽在我看來反而成了我唯恐避之不及的“噩夢”。四開的大紙讓我倦怠不已,水彩筆用完一支又一支,像是停不下來的循環,每一次勾完線後我就再也不想上色,總是一拖再拖,直到老師開始“催稿”後才又無奈地拿起畫筆。

很多人都說自己國小周末最後完成的作業一定是作文,而我最後完成的一定是繪畫。已記不清有過多少次提著一盒彩筆奔向美術老師的辦公室的情景了,在老師的極力催促下,拿著筆完成一幅又一幅的作品,畫完之後也不能算作結束,還要經過老師的審核,如果不過關,那么又得進行大量修改。這種事一個學期至少要發生五六次。我無數次想過是否要放棄,畢竟我已感到了疲倦與睏乏。但一想到老師那充滿期待的眼神,以及自己內心仍埋藏著的對繪畫的一腔熱情,便咬咬牙關,繼續堅持了下去。

如今的我可以畫出生動的人物動物,鮮艷的花朵以及秀麗的風景。身旁的人們可以看得到我的作品,卻看不到我所付出的努力,可這並沒有關係。繪畫這件事,本身也不是為了博得所謂的名聲和榮譽,這些身外之物都是不太重要的東西。我想堅持下去,是出於我對繪畫本身的熱愛。我是個不善言談的人,沉默是時常出現的事,每每此時,便拿起手中的筆,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所要訴說的語言和內心深處的那一抹風景——繪畫。

彩虹每個人都會畫,只是想要畫一條絢麗斑斕的彩虹絕非易事。當我可以拿一支筆熟練地繪出一條條優美的彩色弧線時,我將永遠明白這美麗的背後其實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風雨和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