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的微笑

初三、1  周萌 用心靈見證人性的善美與罪惡,用時光目睹恨與愛的逆變;心淚,化作破繭之傷,幻出最美的蝶彩,舞動一生。 ——題記 暑假期間,我讀了常新港老師的新著《青草的骨頭》。這本意味深長的文學著作,真的給我的靈魂以震撼,令我的心為之嘆,為之憤,為之思。  始初,書名便讓我不解,青草即青草,又何來“骨頭”之說?或許,頁前題記中可尋得些答案吧?終了,驀然回首,遙望書中“一路走來”之處,竟是處處閃著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都是蛺蝶小憩,待你一路走來,打破了那份靜寂後,你才會驚喜地發現,原來的旅程是那樣地美妙,如千百蛺蝶翩飛,蔽天的亮彩舞動著迷人的美麗,它們匯集、凝聚,化為一座絢爛的彩虹……  大水、小舟、小魚三兄妹曲折跌宕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昏暗無情,揭示了“文革”的罪惡。因父親無故被批為所謂的“牛鬼蛇神”而使三兄妹遭受歧視與欺凌,使原本幸福的家庭充斥著離別、心酸與悲痛。我同情他們,為他們不公的命運而憤懣,同時,危難中發生的一切都撼動著我的內心。  我見識到了恨。恨的力量,是一種覆地翻天的可怕力量,它是心的惡魔,讓弟弟小舟從一個性格懦弱乖巧、災難發生後成天躲進黑暗的菜窖逃避現實的男孩,逆變為一個暴躁冷漠、兇狠好鬥的人;因為父親被批為“牛鬼蛇神”,因為他人的惡語咒諷與無情的傷害,因為那皮鞭下滴落心頭的鮮血,死亡與血紅的恐懼與痛,撕心裂肺。小舟的心從此失去了太陽,脆弱的小屋飄起了冰冷的恨的雪,點點、絲絲,一個稚嫩的心就這樣被湮沒了,沒有絲毫聲響。恨悄然重塑了一個人,讓他變得如此可怕,骨的裂折,迎面的耳光,都未曾讓他那冷峻的面孔有所改變,絲毫沒有;甚至,唯一“絲毫”之外的變化是掠過臉頰的一絲令人悚然的笑……  恨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一個人,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作為兇狠瘋狂、話語成熟冷酷的小舟,不僅讓大水和小魚恐懼,也令我感到冷——恨給了他一顆與他年齡大不相符的冰冷的心。原來的親情、友誼、幸福、平平淡淡的生活,早已成為昨天的故事,遙遠的回憶——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生活——雖非萬事如意,但終究是幸福的,比起大水一家。不是嗎?一絲的埋怨都是多餘的,倒是應笑對生活,包括挫折與傷痛;流淚,可以,正如大水的父親所說,“要學會流淚”,但不同的是要“笑著流淚”。往事如煙,但中國歲月長河中那場浩劫創下的疤痕,如心中陣陣隱痛,揮之不去。或許並非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有懂得珍惜,才會更好地把握。  冰雪不會是永久,原來的小舟終究還是回來了,是另一種比恨更強大的力量將他從邊崖拉了回來,也將“與張天清一家劃清界線”的親人帶了回來。大愛無疆,愛與情誼的魔力足以逆轉回復恨曾顛覆的一切。哥哥大水的情誼、家人的愛以及小舟保護家人的衝動,使小舟放棄了復仇。那間被冰雪封沒的小屋見到了愛的陽光,恨的冰雪終於消融;小叔是因為心愛的人的離去才與大水一家重新相認,或許有人看作一種妥協與迫於無奈,但歸根到底還是愛使他懂得不離不棄。自古愛恨如正邪相敵相對,二者似乎永遠是完全相反的兩端,但我認為有時候,恨是因愛而生的。小舟是因為自己的親人,自己所愛的人受到傷害,才在心中埋下了恨的種子。或許有的時侯恨屬於愛的一種轉化,所以,被恨蒙蔽雙眼的人只有愛才能融化其內心的冰雪,只有滋生出恨的愛才能將它收回吧? 其實除了愛與恨,我還看到了其他許多感人的事與美好秉性。出於對家人的愛與責任,大水獨自挑起了照顧家人的重擔,似乎在瞬間變得成熟。而身邊,不只有講義氣的朋友,還有心地善良的街坊鄰里。若不是朋友在大水受到刁難嘲諷時挺身而出,若不是馬叔叔在草甸中的指點鼓勵,若不是父親的學生王立行的傾心相助,大水就不會傾聽到父親二胡的“哭泣”,更不會走出絕望與悲痛的陰影,把淚水變成汗水灑脫地拋向藍天。皎月下的佇立,夕陽中的思考,清香里的感動;作者的淳純之語,見證了三兄妹的成長曆程,堅強、成熟、毅力、愛,直觸人內心深處的善美與罪惡,揭露靈魂的脆弱與頑強,也顫動著書本前我的心。所以,珍惜現在,活在當下,用心去感受身邊的愛,收穫點滴的感動。我應該靜心,我們應該靜心,像大水一樣。生命要學會珍惜,珍惜如今擁有的一切;生命要學會“享受”,用心享受寬容、美麗、勇氣與情並試著擁有;生命要學會堅強,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釋放自己的愛……時間未將痛傷抹去,但將陰影化為銘刻心頭的回憶,將傷害離別轉為心的礪煉與等待。書末的那個冬天,那場雪,一定很美,很暖。原野上的草,和大水一樣歌唱,盼望著某天,了結心的等待。  我想門口草垛的高度不會再降減了。 草的骨頭,一剎那,燃變為熾熱的火焰,跳動著,閃爍著,內心的熱瞬間迸發。青草的骨頭融化了周圍的黑暗,如它曾欲滴的青翠,耀眼、清純、倔強…… 青草是有骨頭的,在它的心裡。縈繞周身的清香直浸心脾,浸染內心的青碧永不消翳。青草的靈魂在冬雪中譜寫著夢的樂章,春風拂過,夢的綻放;暴風雨洗禮過的藍天格外晴朗,那道絢爛的彩虹下,青草挺著骨頭,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