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第二單元作文輔導

怎樣寫演講稿:

[寫作導航]

同學們,當我們聆聽了雨果那充滿激情的《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後,是不是內心也湧起一種衝動:也想把自己心中的話大聲地說出來呢?好,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一起走上講台,大聲地演講吧!

要進行一次成功的演講,首先要寫好演講稿。那么,怎樣寫好演講稿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演講稿具有一般文章的共性,寫作時只要符合一般文章寫作的共同要求,同時再注意到它的自身特點就行了。它並不神秘,同學們寫作起來也不會很困難的。

其次,我們必須掌握它的自身特點。

一、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演講稿觀點鮮明,顯示著演講者對一種理性認識的肯定,顯示著演講者對客觀事物見解的透闢程度,能給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講稿觀點不鮮明,就缺乏說服力,就失去了演講的作用。而且,演講之所以最容易激發聽眾的情感,使聽眾的思想為之震動,精神為之感奮,情緒為之激昂,熱血為之沸騰,就在於演講內容的鼓動性。因此,同學們寫作時要在表達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說理和抒情結合起來。既有冷靜的分析,又有熱情的鼓動;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愛。當然這種深厚動人的感情不應是“擠”出來的,而要發自肺腑,就像泉水噴涌而出。

二、結構清楚,層次簡明。一般文稿主要是供人閱讀的,讀者有思考的餘地,在層次結構上可以跌宕起伏,曲折多變;在內容上也可以盤根錯節,錯綜複雜。而演講稿是口頭表達,演講語言稍縱即逝,聽眾對演講中每一句話的含義,幾乎沒有思考玩味的餘地,其結構特點是內容的內在聯繫與有聲語言動態交流的統一,注重有聲性。因此,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

三、語言流暢,深刻風趣。要把演講者在頭腦里構思的一切都寫出來或說出來,讓人們看得見,聽得到,就必須藉助語言這個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語言運用得好還是差,對寫作演講稿影響極大。要提高演講稿的質量,不能不在語言的運用上下一番功夫。寫作演講稿在語言運用上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要口語化。“上口”、“入耳”這是對演講語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演講的語言要口語化。演講,說出來的是一連串聲音,聽眾聽到的也是一連串聲音。聽眾能否聽懂,要看演講者能否說得好,更要看演講稿是否寫得好。如果演講稿不“上口”,那么演講的內容再好,也不能使聽眾“入耳”,完全聽懂。由於演講稿的語言是作者寫出來的,受書面語言的束縛較大,因此,就要衝破這種束縛,使演講稿的語言口語化。為了做到這一點,寫作演講稿時,應把長句改成短句,把倒裝句必成正裝句,把單音詞換成雙音詞,把聽不明白的文言詞語、成語改換或刪去。演講稿寫完後,要念一念,聽一聽,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那么“上口”、 “入耳”,就需要進一步修改。

(二)要通俗易懂。演講要讓聽眾聽懂。如果使用的語言講出來誰也聽不懂,那么這篇演講稿就失去了聽眾,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講的作用、意義和價值。為此,演講稿的語言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寧說過:“應當善於用簡單明了、民眾易懂的語言講話,應當堅決拋棄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外來的字眼,拋棄記得爛熟的、現成的但是民眾還不懂的、還不熟悉的口號、決定和結論”。

(三)要生動感人。好的演講稿,語言一定要生動。如果只是思想內容好,而語言乾巴巴,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講稿。廣為流傳的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演講,毛澤東的演講,魯迅的演講,聞一多的演講,都是既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又有生動感人的語言。語言大師老舍說得好:“我們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語言表達出來。若是表達不出,誰能知道那思想與感情怎樣好呢?”由此可見,要寫好演講稿,只有語言的明白、通俗還不夠,還要力求語言生動感人。

怎樣使語言生動感人呢?一是用形象化的語言,運用比喻、比擬、誇張等手法增強語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為具體,深奧講得淺顯,枯燥變成有趣。二是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增強演講稿的表現力。這樣,既能深化主題,又能使演講的氣氛輕鬆和諧;既可調整演講的節奏,又可使聽眾消除疲勞。三是發揮語言音樂性的特點,注意聲調的和諧和節奏的變化。

[範文評析]

愛我中華情

有一位母親比母親更親,那便是——中國。

可記得這一位“母親”?她飄散的長髮是千萬條悠悠貫穿的河川;她的背脊,雖老邁仍硬朗,是五嶽,是陰山,是祁連,是……那寬大而慈愛的臉膛,是青藏連線雲貴吧!她伸展的手臂從東北的穀倉,到長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無盡的沃土,是她溫暖的雙手。啊!母親!您的胸膛隱藏著多少燦爛的血淚史。曾經,你驕傲過,自豪過;也曾經,你黯然傷神過,憤怒過。在宇宙無垠的歲月里,您孕育了長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屬於您的孩子。

這一群“母親”的孩子,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國人。他們也有許多共同的特徵——崇尚自由,愛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禮儀。他們含蓄而誠懇,勤儉而樂天,在他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絢麗的色彩——金黃、翠綠、朱紅、靛藍。他們嚮往自然,愛戀自然,對於萬物有著濃濃的情誼。李白躺在床上,看見窗外的月光,因而想起自己的故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將個人的感情與自然融合為一,凝結成一種瀟灑而美麗的詩情。李白多情,白居易也多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相愛,原來是一種平凡的男女愛戀,但是經過香山先生巧妙的構思,精緻的渲染,便成了一段富於色彩的傳奇故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多么令人柔腸寸斷的詩句!道盡天下有情人共同的期盼。王維獨居空山幽谷,卻不覺孤寂,渾然有萬物皆我友朋的情懷,“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使自己的生活藝術化、情趣化,不也正是古今人人所追求的嗎?南國情柔,北國情壯,萬里長空下,一片碧綠的草原,風吹草浪,幾隻巨鷹鏇空而鳴,斛律金雖自小生於斯,見此壯美的景觀,也不得不有感而發,“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其實,月兒本無情,故事本身也不具有神仙味兒,群山之所以予人嫻靜,草原之所以予人壯麗之感,都是因為多情的這個人賦予它們生命,使它們鮮活,使它們富麗。

“母親”的孩子啊!可憶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陽樓,青海的淒寒,西湖的柔美,長江的浩浩,黃河的滔滔?骨肉同胞情,激起了“母親”每一個孩子的熱血、熱淚、熱情,讓正義之血噴涌吧!讓自由之淚灑落吧!讓真理之情堅定吧!

[點評]

古人說:“情者文之經。”這篇演講稿令人動容,催人奮發,就在於通篇燃燒著熾熱的愛國情感。

演講稿一、二節抒發對祖國母親的愛。先描繪她的悠遠歷史,讚美她幅員遼闊、山河壯麗,流露的是自豪之情;再敘述她的悠遠歷史,既肯定她有過輝煌燦爛的容顏,也不諱言她淌過黯然辛酸的血淚,流露的是欣慰和痛惜交織的深沉之情;第三節轉而抒發對祖國母親的孩子——中國人的愛。綜寫共同特徵後,舉李白、白居易、王維、斛律金為例,分別加以引證,謳歌了我們炎黃子孫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性格修養、多彩的生活情趣,流露的是昂揚之情;末節抒發台灣和海外的同胞日夜思念祖國,及早撲進祖國母親懷抱的熱切願望,流露的是眷戀之情。

排比句的大量運用,把滔滔奔涌的愛國激情表達得酣暢淋漓;作者豐富的歷史、地理和古詩文常識,更使文章議論有據,情趣橫添。

[文題集萃]

我心中的歌

生活中的紅綠燈

生活告訴我

用美好的心靈看世界

學會

[審題思路]

1、生活中的紅綠燈

社會上必要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行為準則、道德規範等都是我們生活中

的“紅綠燈”。這些“紅綠燈”對國家的安定團結,對進一步推動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對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每個公民都應正確認識與對待。在現實生活中,在對待“紅綠燈”的態度上,正反兩個方面的例子都不勝枚舉;人們對生活中的各種“紅綠燈”的看法也見仁見智。這個話題給了我們很大的寫作空間,同學們盡可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明觀點。

2.學會

社會是一所學校,生活是我們的良師。在受到挫折時,我們學會了堅強;在不利的環境中,我們學會了生存;在怒火中燒時,我們學會了忍耐;在受到猜忌時,我們學會了理解;在別人傷害了自己時,我們學會了寬容;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學會了關心……

此題可以以記敘為主,敘述自己學會的過程:從不會到會,並寫出學會以後自己的進步,以情動人。也可以以議論為主,從正反兩方面闡述為什麼要學會,怎樣學會,以理服人。

[習作平台]

請在以上題目中自選一個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