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名(月考作文)

嬌美的花兒過早凋謝,再也嗅不到那馥郁芬香;柔韌的琴弦戛然而斷,再也聽不到那悅耳樂聲;稚弱的稻苗心急助長,再也吃不到那香甜可口之糧。這一切的不幸都源於那以愛為名伸出的強行之手。

愛需放手,以真誠尊重來成全。以愛之命的占有是人的天性。陸蠡寄居北平,常春藤的綠影撫慰了他那焦灼的情緒,滋潤了他那乾涸的心田。如同跋涉於荒漠的旅人突見綠洲,欣喜若狂,對他而言,那意味著希望、慰安與快樂。漸漸地不滿足於欣賞,要囚住這綠,魔念生長,讓它只為自己一人做無聲的歌唱。成了囚徒的綠,像生了病的孩子,失去了生命的光澤。試問,這樣的愛你敢接受嗎?所幸,陸蠡為幽囚的綠友永遠向陽永不屈服的品質所感動,愛沒有蒙蔽他的眼睛,幡然醒悟,珍重開釋,將它放回原來的位置。只因情到深處無怨尤,愛到深處需放手。愛不是自私占有,是勇於成全。

愛需智慧,以長遠目光來呵護。母愛變溺愛,帶來的只是傷害。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惡莊公而愛共叔段,不顧長幼有序,僭越本分。愛本身沒有錯,錯的是愛的方式,不公的愛在長子心中埋下一根長刺,偏執的愛讓幼子在那條名為“野心”的路上漸行漸遠,終以不返。短視淺薄的愛並非真愛,自古慈母多敗兒,這過分的慈愛只會成為傷害。同樣,趙太后亦愛憐少子長安君,不捨將其作為人質換來齊國援兵。當觸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太后明白只有如此,才能保國之安、子之福。同為愛子之母,眼光是否長遠決定了他們愛的長短厚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實在是人生大智慧。

愛需懂得,以寬容溝通來維繫。 張愛玲曾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只有真正懂得,才會給與對方想要的,才會產生悲憫的包容。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共識,於是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應運而生,孩子疲於奔命穿梭在各種班上,才藝與試卷讓人眼花繚亂。小小年紀帶上厚厚的鏡片,本應茁壯的身體被重重書包壓彎,稚嫩的臉上早已失去天真的笑容。這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嗎?這是愛嗎?愛難道不該給孩子留下一片能自由呼吸的天空,難道不該在記憶中留下能嬉戲玩耍的童年嗎?沉重的自以為是的愛如同手中沙,握得緊失得快。愛應張弛有度,留點空間,留點時間,聽聽孩子的心聲。切不可以愛之名,將心束縛,帶上沉重的的枷鎖。

愛是世間最美的文字、最動聽的聲音,是秋月春花、陽光雨露,是火焰明燈、幸福希望,值得最溫柔的虔誠相待。當有一天你學會放手、能智慧審視、明白了懂得,彼時就盡情享受愛與被愛多帶來的歡愉吧!以愛之名,止愛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