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處理波匈事件的初期

蘇聯處理波匈事件的初期

在蘇聯處理波匈事件的初期,中國因情況不明,未及參與。而在蘇聯決定從布達佩斯撤軍和再次武裝占領匈牙利的問題上,中國的意見起了主導作用。這就是說,在危機處理的後期,蘇聯聽從了中國的建議和主張,其結果是毛澤東既批判了蘇聯的大國主義,又保證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波匈事件標誌著中共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地位和聲望已經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自赫魯雪夫執政以後,中蘇關係便進入了蜜月期。儘管赫魯雪夫在蘇共二十大的有些做法令毛澤東擔憂,但絲毫沒有影響中蘇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恰恰相反,赫魯雪夫大膽地批判史達林,搬掉了長期以來壓在中共頭上的“蓋子”,正是毛澤東求之不得的。總體說來,蘇共二十大的方針與中共八大路線是一致的。當時,莫斯科非常重視中國黨的意見。蘇共中央不僅在《真理報》轉載了中共的《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文,還把全文重新翻譯後印發了20萬冊單行本,供全黨學習。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發表時,蘇聯電台選出最有名的播音員,數次播放錄音,以示重視。不僅如此,蘇聯駐華使館還在1956年總結報告中建議蘇共中央派黨務工作人員去中國,了解中國黨和國家機關的工作情況,因為“中共積累了豐富的黨政建設和民眾工作經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赫魯雪夫回憶說,在波匈事件的危機關頭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同兄弟的中國共產黨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