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老人

被遺忘的老人

深夜,電話響了。母親緊張而急躁地催促我,使我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他靜靜地躺在那,一動不動,雙眼緊閉著。全家族的人都在擦著那已經紅腫的眼,但眼淚還是不斷地從他們的眼中湧出。他蓋上了白布,安詳地躺在那,而平時不易掉淚的我,此時此景淚水卻也不受控制地往下流。他就這樣登上了通往極樂世界的班車,他像浪花一樣消失了。曾經的一幕幕,一景景,如今卻只能化回記珍藏在內心深處。但換個角度,他有孝順的兒女,賢惠的媳婦,滿堂的孫子。他也不枉此生了,也沒有任何的遺憾。

但這個社會上又有多少經歷歲月滄桑與變幻,如今卻被子女拋棄,流連失所的流浪老人呢?他們被社會淘汰了嗎?已經沒利用價值了嗎?他們曾經付出過,如今卻連一絲的收穫都沒有,這樣對他們公平嗎?

木雕與他--他,無論陰晴,不管風雨,總在那嘮嘮啃啃地工作,在那木塊上雕花,雕紋。臉上的皺紋,可以看出他經歷的風雨;雙手的枯黃,可以看出他生活的狀況;身軀的瘦弱,可以看出他身體的虛軟。他枯黑的手拿著雕刀在木條上擺弄。一塊底板,幾條細木,掛滿了的木製品,這就是他的店鋪。木塊,雕刀,磨刀,削刀這就是他的工具。我問他為什麼不拿國家救濟金,他說:把機會留給不能勞動的人吧,若干年後,我又在何方寫到這,畢竟有點心酸,但我又能做什麼呢?又能做多少呢?他對上天沒有一句怨言,他以樂觀的態度生存到現在。他的店鋪與工具簡單而樸實,他的生命卻散發出讓世人所感動的光芒與不息的信念。

圍牆與她--她,一塊鐵皮,幾條竹竿,和一些破爛的紅白藍雨棚布--這就是她的家。不對,那不是她的家,因為她的親人都把他拋棄在那裡,她失去了家。她,一個聾啞的老奶奶,她就居住在我母校--城東國小的圍牆邊。久病床前無孝子,古話說得沒錯,就是因病患,她在那待了無數個春去冬來,被人叫傻大姐,被人扔石頭。這一切她都一笑置之,但我卻不能忍受。幸好上帝賜予世界一些有良知與愛心的人,她們給他買水買糧,噓寒問暖,送衣送被。我在那讀了六年書,可以說每天都能見到她的身影,她每天都拖著沉重的腳步早出晚歸,為的是撿廢品度日。她的身體殘缺卻沒影響到她對知識的渴望與對命運的反抗,經常見到她拿著廢紙和破爛的鉛筆在抄宣傳紙,為的是學字讀音。而我們在這么優越的環境與家人學校關愛下卻怎么還不珍惜呢?常埋怨生活的不足,她又何曾埋怨誰呢?她的殘缺,她的貧窮,她的非人對待,沒使她對生命失去希望,反而是想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完美。

我對他們的感知不能與哪位名家名師比美,僅僅流露於言表。但卻是我自己的內心的反省。物質的社會,物質的世界,物質的天地,良知也被物質所遮掩。我,僅僅是一個稚氣未脫的中學生,眼光畢竟有限,所觀察的僅僅是身邊的事物。他們的事跡遠遠不能與有非凡成就的霍金,自強不息的張海迪,與失敗抗爭的愛迪生,頑強不屈的海明威這些歷史名人對比,但卻以他們頑強的意志挑戰著命運。他們的微小使人民難以察覺,而他們卻在努力與之奮鬥著。他們曾經的付出,到他們死的時候就能收穫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