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訓練大全精選3篇

初三作文訓練大全精選1:以紙條為話題的作文

一張紙條

物理課時,小伍正在物理老師的“催眠曲”中與睡魔鬥爭。這時,他的同桌遞給他一張小紙條。小伍疑惑地看著同桌,同桌側過身子,指了指他斜後方的夢希,示意紙條是她遞過來的。

小伍愣住了。要知道,夢希可是他們班上最漂亮,同時也最驕傲的女生。她不僅相貌出眾,成績也特別棒,而自己普通得往人群中一站就分不出甲乙丙丁了,她……怎么會給自己傳紙條呢?會不會是同學的惡作劇?

想到這兒,小伍謹慎地收好紙條,向四周望了望,可是,沒什麼異常的情況啊。小伍皺了皺眉頭,周圍的人都在認真地聽課,而班上那些調皮的學生早已埋頭大睡,那么……小伍的眉毛似乎要扭成麻花了。突然,他想到了一個可能性——夢希,喜歡自己,那小紙條……是……告白信?

不可能。小伍極力否定著這個猜測,自己長相不好,成績更登不上大雅之堂,她怎么可能……可是,一切都有可能的,不是嗎?古戲裡的大家小姐不是總是喜歡落魄的書生嗎?電影裡的美女不是老是愛上普通人家的小伙子嗎?……

小伍盯著手上的紙條,灼熱的目光似乎要把這紙條點燃。他的身子因為緊張而微微顫抖,手心兒也蒙上了一層細細的汗。突然,他感覺到一道目光正停留在自己的身上——是夢希!她正在用那嬌羞的目光望著自己,雙頰都泛上一絲微紅!

是……是真的,看夢希的表情,她一定喜歡自己!小伍頓時感覺血液都衝上了頭頂,他凝神看著手中的紙條——那是一封告白信啊!一想到夢希那嬌羞的目光,那微紅的雙頰,還有泛在唇邊淺淺的笑,小伍立刻用止不住顫抖的雙手打開了紙條,他那急不可待的眼中立刻捕捉到一行娟秀的小字:

你的上衣扣子扣錯了。

初三作文訓練大全精選2:以記憶中的小溪為話題的作文

記憶中的那條小溪

記得讀國小時要走兩里路去學校,其中一半路要沿著一條小溪走。

小溪只有兩三米寬,兩邊長滿了各種雜草,溪水裡長了很多像頭髮一樣的長長的水草,我們管它叫絲草。溪邊的小路是我的上學之路,也是我和夥伴們的嬉戲之路。

每天吃過早飯,我和幾個夥伴結伴沿著溪岸走著去上學。早上空氣最清新,溪邊吹著涼爽的風,山林里鳥兒也叫得正歡,我們邊走邊說笑著,時不時會發出一陣陣笑聲、打鬧聲,這樣走到學校還一點兒也不覺得累。

記得有兩三年,溪水猛漲,把堤岸給衝垮了,大人們就把三條樹幹捆在一起搭了一座窄窄的小橋。一些膽小的同學望著對岸不敢走過去,大一點兒的同學背著小一點兒的也顯得很緊張,有些人寧願繞著田畔多走一點兒路也不走這座橋,我們幾個男孩子則都很大膽地從橋上走了過去,走到對岸,回頭望望那些不敢上橋的同學自豪地笑。

我還記得,到了春末,岸邊長著可以吃的紅色的野草莓,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容易夠到的都被人摘了。有一些在水邊沿,幾個饞嘴的夥伴說下水去摘。我想了想,有點兒猶豫,可看了看那些紅艷艷的果子也就顧不上什麼了。我們一起挽起褲子下了水,等上岸時一個個嘴巴周圍都紅紅的,都吃了個飽。不妙的是春末的水還是很涼的,我和夥伴都飛跑了回去換衣服。

過了一段時間,天氣熱了。我們男孩子可閒不住了。雖然學校三令五申不準去溪里洗澡,但我們男孩子可不像綿羊一樣馴服,每天中午都要跳進溪水裡泡一泡。到了周六,夥伴們結伴去溪里游泳,大家在溪水裡做各種遊戲,最常玩的是“木打電”、“石頭——剪子——布”。輸的人去抓別人,如果快被抓到了就說“木”,那就不能動了,等同伴來救。同伴來碰一下你就可以逃走了。如果大伙兒全“木”了,那最後一個“木”的人就成為新一輪的抓人者。這個遊戲我們玩起來總是樂此不疲。抓人者一個猛子扎進水裡,我們就快速散開,找地方躲藏起來。本領厲害的就不用躲藏,不怕抓人者來抓,果真來了,就和抓人者賽起了游泳,看誰游得快。我們躲藏的辦法無奇不有:有的爬到岸上,抓人者剛剛爬上岸想抓他,他就一下子跳下水去;有的抓一大把絲草戴在頭上,偽裝成絲草,不仔細看,真看不出來絲草下面還有顆腦袋呢!每當玩這些遊戲的時候,我就想,假如我們生活在戰爭年代,說不定我們也是一個個小英雄雨來呢。

玩夠了“木打電”,我們就玩跳水。不足比誰跳得好,是看誰跳的水花最小,一個人跳著,其他的人嘴上喊著加油。除了這些,我們玩的花樣可多著呢,有時打水仗,有時在水裡背人打架,有時比賽游泳,看誰游得快游的距離遠……

在這條溪流的陪伴下,轉眼五個春秋過去了。我也由鄉下搬到了縣城住。

在縣城上國中,有好長一段時問無法適應。不能像在溪水邊那么尢拘尢束,沒有了小溪的陪伴,上學的路途哪怕短短的也真的覺得無聊。

小溪啊,有你陪伴,我們那群小夥伴那么生龍活虎,無拘無束地度過純真快樂的國小時光。小溪啊,至今你還是令我深深地依戀和懷念!小溪啊,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重新回到你的懷抱。

初三作文訓練大全精選3:關於描寫一種小吃的作文

南菇丸子

這幾年,春節一結束,我就要到學校去做寄宿生。臨行,母親總要叮囑:“下次農曆二月十九回來,家裡等著你過‘觀音九’。”我懂她的心意,一是希望我回家“進補”,二是她知道我愛吃南菇丸子。

家鄉的南菇丸子是春季的一種小吃。南菇,學名鼠麴草,別名佛耳草、黃花白艾、黃蒿等,可以入藥。“二月生苗,莖葉柔軟,葉長寸許,白茸如鼠耳之毛,開小黃花成穗,結細子,原野間甚多”(李呆《藥類法象》)。民間稱之南菇是有來歷的。傳說有一年鬧饑荒,災民們餓得奄奄一息。觀世音菩薩聞之,來到人間,化作一村姑,教人們摘一種野草,以此充飢,終於度過了這段艱難歲月。為感念觀音的救命之恩,災民們便把這種草敬稱為“南菇”,其意就是南海來的仙姑。

南菇丸子呢,是將糯米磨漿加工成麵粉狀的“糍”與曬乾後磨成的“南菇粉”放在一個盆中略略攪拌,加冷水適量和成麵團,然後包餡。有捏成圓錐形的,如觀音坐蓮;有捏成螺絲樣的,似彌勒佛在笑。丸子們排列整齊,又像成群結隊的兵馬俑。放到鍋里一蒸,色墨綠,味濃香,誘人得很呢!咬上一口,綿軟,清甜,伴著口水咕嚕一聲,差點連舌根一塊吞進肚裡。

乍暖還寒的早春,嫩綠的南菇就已經在故鄉肥沃的土地上茁壯成長起來。暖陽映照下,微風吹拂中,南菇鮮嫩的樣子實在誘人,誰見了都會伸手去採摘。

“掐南菇去啊”,大家互相吆喝著走出門去。小路上,田野里,山岡邊,隨處可見低著頭彎著腰的尋菇人。或提籃或托帽或牽衣襟盛放南菇,其中有專程前往的,也有春節走親戚回家在半路上見菇忘返的,放眼望去,蔚藍的天空下,美麗的綠色家園處處點綴著移動的七色花。

“掐南菇,送姐夫;姐姐沒孩生,姐夫沒功夫。”這是一首有趣的童謠。吃南菇能治不育症,也許有人不相信,不過,吃南菇能治咳喘痰多倒是中藥書上明文寫定的。不瞞你,南菇還有一種藥用,對嬰兒拉稀久治不逾有奇效。小妹周歲前,拉稀月余,中藥醫西藥治,不見好轉。村中一長輩告知:這簡單,只要吃南菇餅就行。將信將疑中一試,南菇顯靈,連吃數次,拉稀痊癒。

正因為南菇營養豐富,同時具有食療的作用,現在城裡人比鄉親們更愛它三五分。一到農曆二月十九觀音節,“走,去張公排吃南菇丸子噦”,男女老幼,呼親喚友,傾家而出,趕趟兒似的,好不熱鬧!直到夕陽在山,才絡繹歸去。有的乘車,有的步行,但都提著一袋南菇丸子,打著飽嗝兒,臉上洋溢著笑意。

我讀中學後,平時無暇回家,可每到農曆二月十九這一天,我都要呼朋引伴到老家吃南茹丸子,同享觀音節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