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有感

魯迅說過:高爾基“是‘底層’的代表者,是無產階級作家”;“他的一身,就是大眾的一體,喜怒哀樂,無不相通”。

確實,讀了《童年》這本書,我知道了什麼是艱苦?這就是艱苦。什麼是快樂?這就是快樂。

它不僅是高爾基的一段生平自述,還是一部優秀的藝術珍品。描繪了俄羅斯 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副多彩的時代的歷史畫卷 。

和阿廖沙的艱苦比起來,我們的苦真沒什麼,他小時候是祖父教他學習,可是從來沒有進入學堂,現在條件好了,我們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呢?

不珍惜眼前的學習生活,將來根本不會知道學習的好處與作用,也不會知道父母一家社會的用心良苦。一味的退縮,那以後在學習生活中,你絕對不會有出息。

也描寫了當時俄羅斯的沉重醜事,由小說將一切的醜事暴露在人們眼前。

雖然這些醜事令人作嘔,雖然它們窒息我們,把無數美好的靈魂壓扁,而俄羅斯人的靈魂仍然那樣健康、年輕,足以克服而且一定能克服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