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者,依山傍水也,山水也,應橋而生也,相鋪相成,得天獨厚也。——題記

斷橋位於小鎮以西,它貫穿於南北的“黃金”水道,清晨的第一聲叫賣,就是從這兒發出的。

橋由青石構築而成,自唐建朝以來,就默默守護在這裡,幾千年來,它不僅僅是渡河的工具,更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而淡雅,則是它唯一引人注目的特徵,但真正關注他的人,並不注重這些,他們總是愛惜的撫摸他橋壁的浮雕,注視著那長滿青苔的地面,每當這時,他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些戰火烽飛的年代,那些硝煙中的往事,每當想起這些,他們就就席地而坐,緩緩掏出一根煙,自顧著抽了起來,在煙霧的掩映下,只見他們額眉緊鎖,仿若在悵惘些什麼……

看完《魂斷藍橋》,一絲絲悲涼油然而生,其中戰士們盡力殺敵的場面至今任然歷歷在目。我嘆一口氣,呷一口茶,慢慢咽下去,突然發現,水是鹹的,畢竟,淚也在其中啊!

戰火的蔓延,打破世界的平靜。抗日,內戰,抗美援朝……中國接受重重考驗,一步步走向毀滅,又一步步走向重生,為何?當我再一次回望“斷橋”時,我想,我知道了,這橋,不再是青石構築,而是戰士們的血肉之軀啊,他們扛起救國的重擔,他們挺起國人的脊樑,他們真正做到“以天下為已任”,而這些,恰是“斷橋”所承載的……

再次回眸時,“斷橋”已斷,露出青色的截面,雖然駐立橋頭,但我已無法再進一步。

橋者,傍水也,水也,應橋而生也,生生不息,萬物之者也。

我心坦然,我想,橋的真正含義,浮出水面。

真正的橋,是民族之橋。

國人有橋一樣的精神與品質,有水一樣的質地。

是的,真正的王者,並不僅限於這一點,回想起第一次遇到它時,我又想到了那個夜晚,魯迅決定棄醫從文,我想起聞一多在創作《七子之歌》時的悲壯情懷,我想到陸蠡在作《囚綠記》之時的複雜心情,這一切,是真實的,卻又不同,他們的命運有各自的歸屬,但傳承的,卻是真切的民族精神……

斷橋仍舊,它落寞的守護在那裡,時刻準備著迎來清晨第一叫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