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的教書育人之道

陝西楊凌示範區高新中學國中一年級4班 李亞明

王衛東老師在江蘇省高淳縣青山國小教語文,他是先鋒中國小生網上作文的“丙級功勳教師”,先鋒網為他開闢了專門的個人空間。他的個人空間裡現有5個比較重要的欄目:“一路花香”、“妙評生花”、“教海拾貝”、“歲月留痕”和“心靈之約”。其中:“一路花香”專門用來收集學生的作文,“妙評生花”是其他老師對學生作文的點評,“教海拾貝”是他本人從事國小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歲月留痕”和“心靈之約”則是他的日記和心靈感悟。

“教海拾貝”現有6篇文章,其中:《用愛和智慧迎來孩子的春天》是談班主任工作的;《教師—智慧的使者》和《農村國小語文教師培訓總結》兩篇文章,既是對自己教學工作的總結,也是對教師職業的感悟;《想像—作文的靈魂》、《摘錄—作文的風帆》和《身教—作文的魅力》,則是他平時教授國小生作文的心得體會。本文就以這6篇文章為線索,淺談一下王老師的教書育人之道。

我們不妨先從班主任工作說起,班主任工作零碎而閒雜,但又是一項在學生心中紮根的希望工程。他認為:首先要學會尊重學生,讓學生有話敢說;其次要學會傾聽,了解孩子內心的世界;然後要善於撲捉學生身上閃光的東西,讓學生有信心;最後要用愛心去呵護孩子,挖掘學生身上無窮無盡的礦藏。尊重→傾聽→撲捉→呵護→挖掘,好一個用愛心織成的班主任工作流程。

王老師認為:教師要用微笑、傾聽和讚美撐起師生平等對話的橋樑,教師應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東西,教師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聰明起來。他提出:教師必須要有“三智”,即“心智”、“理智”和“機智”。他說:“教師要用心智去打開智慧之窗,教師要用理智去引導學生走向智慧之路,教師要用機智去挖掘學生身上無窮的智慧。”

王老師強調作文教學也要“身教重於言教”,“身教”對國小生作文教學具有無限的魅力。他說:“教師要帶頭寫好作文,老師如果沒有一定的寫作功底,不動手先寫,再好的教學方法也不會幫助學生寫好作文。”在他看來,老師沒有為這篇作文思考過、激動過,如何與學生進行心靈深處的溝通與交流,如何叩開學生的智慧之門?為此,他提出了“三引領”的做法,即“做學生的‘同齡人’,讓學生有話想說;當學生讀書的‘領路人’,使學生有話可說;做學生寫作的‘同游者’,使學生有話會說。”他說,“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彎下身來清理擋住泉水出口的枯葉,讓學生的思緒像泉水一樣自由流淌,盡情流暢,流出真情,生出甘甜。”

為了使學生有話想說,他說“想像是作文的靈魂,想像的空間無邊無際。因為有了想像,作文的命題可以別具一格、引人入勝;因為有了想像,作文的布局可以曲徑通幽、耐人尋味;因為有了想像,遣詞造句如焰火吐珍珠、顆顆悅目。”王老師說,摘錄可以揚起作文之帆。他認為:“歸類摘錄可以發現美,評析摘錄可以鑑賞美,作文訓練可以創造美,演講和投稿可以激勵美。”

為了使學生有話可說,他告訴大家,打開龍頭,水源源而來,皆因蓄水池裡有了積蓄。因此我們必須關注大自然、關注生活,要善於觀察、思考、記憶和積累。他說,“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是想像最好的載體。”為了使學生有話會說,他指出:“文章的內涵是各種知識複合的結晶,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接受到它投射過來的奇光異彩。所以只有對各種知識有所了解,我們的思維才能四通八達,想像才能穿越時空,作文才能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從尊重學生到走近學生,從呵護學生到走進心裡;從“三智、三引領”到學生有話想說,從觀察積累到學生有話可說,從諸類旁通到學生有話會說;從《想像—作文的靈魂》、到《摘錄—作文的風帆》,再到《身教—作文的魅力》;無不浸透著王老師的心智。為了學生,王老師用盡了心、用足了智;為了孩子,王老師充滿了愛、竭盡了力,這既是王老師的教學之道,也是王老師的育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