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吧:學習與讀書

“學習”這個字眼始終伴隨人的一生。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是說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學習的歷程。

人呱呱一落地就開始體驗人生,開始認識周圍陌生的人,漸漸熟悉陌生的環境,慢慢認清陌生的世界。

人活著,天性就要學習,學習生活,學習文化,學習知識,學習社會,學習勞動,學習技能。這些是人延續生命的生存本能上的自需。

常言道“學無止境”。學習生存,就得有一技之長,有專業技術,有專業知識。世界上什麼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人生的幾個關鍵轉折路段,都要適應變化不間斷地充電擴能。即使是個人到達了事業的頂峰,生存競爭的壓力讓許多人在學習上不敢偷懶。不學則落後,不學則遭挨打,不學則遭淘汰。即使是告老還鄉也得保持學習的態勢,讓人的精神世界不寂寞、不萎縮、不孤獨。

俗話說“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有了謀生的技能,投身一行,沉下去,只要有心,用心探索創新,學習學習再學習,就可能成為一個行里的狀元。

“讀書”與學習不同,近代左宗棠在家書里寫道:“所貴讀書者能明事理,學作聖賢,不在科名一路。”這裡把讀書當作是個人修心養性的目的。

讀書自然要讀好書讀有用的書。張之洞也談到“宜讀有用書,有用者何?可用以考古,可用以經世,可用以治身心。”

如果讀書是企圖從書中找“顏如玉”,找“黃金屋”,那么到頭來就只能是“黃粱一夢”。

讀書是一個的愛好,是一個人的習慣,是一個人自我精神的需要,是一個人自主自覺的行為。魯迅在逝世的前兩個月還宣稱:“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

愛讀書的人能夠靜得下心來,心神呈自然狀態,好像一個人獨自走到了一片碧綠的田野上,有輕輕的風,有和熙的陽光,有山水汩汩地流淌,然後一個人走進一本書,走進一個奇妙的世界。

讀書可以跨越時空與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面對面的親近,讀書可以同形形色色不同膚色不同國度的人談話;讀書能夠明目清心睿智養心養眼養顏養性養精神;讀書能夠遊歷列國閱歷世界經歷不同人生道路;讀書可以祛除浮躁平靜心境剔除雜念清淨心靈。

三毛在《送你一匹馬?夢裡不知身是客》里留下一段有趣的讀書的體會:“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然是潛在的。”

學習與讀書是人生的兩個口袋,一左一右很對稱。學習是求實用,讀書是求心用。學習是要謀求事業有成有發展,讀書是自我精神生活的寄託和修養。

理想的人生中,學習與讀書相依為命,相伴為生,一主內一主外。

讀書要進得去,出得來。不能讓書俘虜了,不能被書捉去坐牢。

讀書不要讀死了,變成了書呆子,變成了書的奴隸。

讀書要讀出人的氣質,讀出人的智慧和品味,讀出人的修養精氣,讀出人的內功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