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貴有自信》讀後感

我利用課餘時間讀過許多說理性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我單單對《人貴有自信》一文情有獨鍾,因為它使我懂得了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諦。

這篇文章寫的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小時候被老師認為是低能兒。一次,他面對慍怒的老師,不慌不忙地從書桌下舉起另兩隻粗陋的小板凳,解釋道:“這是我第一次做的,這是我第二次做的。他們雖然不太令人滿意,但我努力了,即使進步是微小的。”

這段話實在是發人深思。如果換作我們,面對老師嚴厲的責備,會怎么做?我會脹紅了臉默不作聲,任憑老師無情的指責而毫不解釋,麻木不仁;我也許還會無可奈何的說:“我已經努力了,但我真的是力不從心。”於是,我會深深的對自己拙劣的手工技能產生抱怨,表現出我很自卑,認為自己無能為力。而愛因斯坦那一番精闢的話則顯得他十分自信,面對著微弱的進步自信而不自負,讓人敬佩。我想,愛因斯坦以後之所以能夠乾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原因就在於此吧。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自信對於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當一個人屢屢失敗,心灰意冷時,他需要振奮,需要自信,這時自信會給他勇氣和力量。相反,過於自信,就會沾沾自喜,夜郎自大,只是成功的彼岸離他愈來愈遠,他便會被時代的飛速發展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