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遊記

俗話說:煙花三月下揚州。江南的好景盡在春天,而我卻在去年暮秋時去了趟烏鎮,感受到江南水鄉別致的美。這種美,在於她的靜謐;在與她的恬淡;在與她的舒緩;在與她的恍若隔世。但由於時間不允許,便留下了一個未達的遺憾——西塘。

終於又有機會登上這片令我心馳神往的土地了!但在這裡,小鎮固有的寧靜與神秘被十一長假的喧騰徹底打破了。

西塘是一座位於浙江省嘉善縣的兩千年古城。它原本是由伍子胥發動人力所修建的一條渠,所以又名“胥塘”。但挖運河就幾乎是亡國的徵兆,早至夏桀,晚到太平天國,都是因此而亡國的。吳國也不例外:過了幾年後,這裡就成了越王勾踐的地盤。這裡又因戰亂連綿不斷而大部分建築被毀,所以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大多都是明清時代風格的建築。

所有去過西塘的人都知道西塘有三多:橋多、弄多、廊棚多。但說橋多吧,肯定是建立在有水的前提上的。這裡的水,不像別的地方來當做屏障用(如護城河),也不像烏鎮來當做公路用,而是一道自然風景線,分隔開了兩岸的景觀,又將煙雨長廊與傍河而居的居民用小橋無比巧妙的連線起來。

再說廊多。它們有獨特的風格,有時還有回形長椅供人休息。倚靠在長椅上,或者漫步在廊中,時而有吳儂細語的淺吟低唱傳入耳中。細細聽來,並未聽懂。突然一聲“梁兄——”使我仔細端詳起對面台上的演員。果然,演員都是書生模樣,原來大約是在唱《梁山伯與祝英台》啊!我絲毫沒有把這柔美而婉約的歌聲當成噪聲,因為他並不像北方戲曲那樣豪放與聲嘶力竭。我陶醉在戲曲中,每一個音節都似乎是對心靈的按摩。

十一時的西塘,除了橋多、弄多、廊多以外,因為節日的緣故,又平添了一景——人多。

這真可謂是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啊!不能說是走過橋的,只能說是擠過橋的。人之多,以至於走在河邊的人隨時都有擔心自己到河裡游泳的可能啊!但這也造就了一大特色,真是人在畫中,畫在景中,景在人中啊!一條河將街道分開,變造就了此般景象。在居民那一頭,龐雜的人群和著小吃街一起映入眼帘,而在小吃街那邊,能看到的是密布的房屋中夾雜著零零散散的里弄。想拍照,卻見鏡頭裡只剩下如織的人群,別有一番景象,給原本似水墨畫般的江南小鎮添加了不少密度與厚度。

除此之外,西塘還有一大特色——小吃多。芡實糕、粉蒸肉、豆腐腦……堪比上海小吃。最好玩的是臭豆腐。這裡的臭豆腐不同於其它的,是聞著臭吃著香。再加上店家數量眾多,人多且不易流通,飄滿西塘的氣味就可想而知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美中不足,但對江南人來說,因為習慣,已經變成了一種香味。它似乎成為西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旅遊來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這次沒能欣賞到西塘的夜色,沒能享受到清淨的生活,又沒能在輕舟上望兩岸人家,給我留下了莫大的遺憾。還是以後在尋找機會徜徉其中吧!也許旅遊的樂趣就在這一次次遺憾之中繼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