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讀書成為我們的方式

讓讀書成為我們的方式南京市第九中學 初一(9)班徐梓陽 手捧著媽媽作為生日禮物給我的黃蓓佳小說《親親我的媽媽》,我心中蕩漾著股股暖流。《親親我的媽媽》,多么溫情的書名!翻開書,扉頁上幾行娟秀的字跡映入我的眼帘,是媽媽寫的:“孩子,你13歲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要學會獨立,希望這本書能給你以愛與生活的雙方面啟示。每天讀一點,想一點,寫一點,讓讀書成為你課業之餘的避風港。媽媽愛你!”翻到正文,油墨的清香把我引入一個溫馨的故事…  一場車禍奪去了主人公趙安迪父親的生命。葬禮上,安迪第一次見到了媽媽舒一眉。一段新生活開始了,母子間的磨合是艱辛而漫長的,但親情是召喚最終使母子倆和睦相處,這個家又重新充滿了溫暖。作者用充滿靈性的溫情筆觸,敘說安迪和媽媽在相識、相處中的陌生和忐忑。  “看到哪兒了?有什麼想法?”親切的聲音傳來,媽媽摟住我憐愛的問道。“這兒呢。”我努努嘴,示意到。這是最令我感動的一段。當媽媽舒一眉找不到之前用的創可貼時,發現安迪一個箱子裡全是用過的東西。她疑惑地問兒子為什麼,兒子說,因為那上面有媽媽的味道,我喜歡媽媽的味道。看似荒唐的一句話卻能讀出安迪對媽媽深深的愛,對母愛的嚮往。讀到這兒,我不禁對媽媽說道:“其實媽媽是很愛安迪的,只不過他沒感覺到罷了。”媽媽說:“其實每位母親和她差不多,不善於表達愛,卻默默地奉獻著愛。”望著媽媽,我的思緒回到了從前……每當我獲得了成就,心花怒放地向媽媽報告成績時,媽媽總會對我說:“別驕傲,這不算什麼。最奢侈的表揚也只不過是一句“不管怎么說,幹得不錯。”沒有任何的鼓勵與肯定。這曾經幾乎讓我沮喪到了極點,對媽媽有著諸多的不理解。有一天當我拿著滿分的卷子向媽媽報喜再一次未得到肯定後,我再也忍不住對媽媽喊道:“我做的一切全是小事!你什麼也看不到!”說完便帶著滿眼的淚水進了書房,“呯”地關上了門。直到深夜,我路過仍亮著燈的臥室,聽到媽媽低聲地對爸爸說:“孩子進步真是太大了,她做得真的很棒,我們都為她感到驕傲。”只是…唉,我就是怕她太驕傲。哪知道這對孩子居然有那么大的傷害…我愣在門前,淚水止不住地嘩嘩流淌。原來,媽媽是那樣愛我,我的每一點進步她都看得那樣仔細!原來是這樣!我頓悟,為有一個默默守護我的媽媽感到無比驕傲。我的媽媽也與安迪的媽媽一樣,不善言辭,可通過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包圍著我,愛助我成長,伴我同行。“想什麼呢,愣在那兒幹嗎?”媽媽捅捅我。“沒什麼,只是想起來一點事情罷了。”啊,我明白了,媽媽送我這本書,是希望我能夠在看完這本書後明白,她是多么愛我,多么在乎我,希望我能理解她對兒女無言的愛呀!血濃於水,親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如果你還在為一點小事和媽媽慪氣,還在任性地要求媽媽做這做那,趕快改變吧,告訴媽媽“媽媽,我愛你!”因為《親親我的媽媽》告訴我們,親情是在理解中建立起來的! 家長感言:作者的描寫非常生動感人,對親情的歌頌溫馨真實,讀後確實讓人感到親情的重要。培養塑造孩子親情、責任心、感恩心,對家庭對社會的重要性,不僅對單親家庭有著很好的借簽意義,對普通家庭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同樣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義。本文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做為父母要怎樣培養一個孩子?為什麼培養一個孩子健全的人格如此充滿挑戰與艱辛!而一個富於友愛的家庭,一個善於關心他人,而又被他人所關心人,是這樣令人嚮往和感動。如果每個家庭都能這樣充滿親情友情與和諧的陽光,那不正是人們所期望的和諧社會嗎?可是面對竟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環境,我們的家長和孩子每天面對大量的作業,複雜題目,考試的成績,似乎已經沒有時間考慮理解與感動了,好象快受成為一架超負荷運行的學習機器了!人們忘記了親情的交流與溝通,雖然是都在喊“可憐天下父母心”但良苦的用心卻似乎總難得到回報,這正是我們今天所缺乏的和應該呼喚的,願父母與孩子能更多的交流與溝通。   XX-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