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寒假作文:年味雖淡,親情仍濃

掰著手指頭算了算,從小到大我就沒怎么在北京過年,每年不是回奶奶家領壓歲錢,就是回姥姥家吃喝玩樂逗逗狗。頂有時間多在地壇天壇逛一圈——這也就算是過了年逛了廟會了。今年由於種種原因回不成老家,心中倒是多了一份安然,好歹體會體會自己家的年味嘛!

放了寒假,年味還沒體會到,寒假作業恨不得給壓死。基本就是在遊戲,作業,吃飯睡覺之間過著四點一線的生活。某日回家路上,計程車司機突然冒出來一句:“喲,這都臘月二十了,賣爆竹的怎么還沒出來啊?”本來玩著手機的我突然反應過來,他說的的確沒錯。小時候別說到年跟前,恨不得每條街的十字路口上都有幾家賣爆竹的,今年倒好,想了半天才想起了天豐利門口有一家。管理制度越來越嚴,雖然天氣漸好,但年味卻淡了不少。

回到家,姥姥來了。“知道你們今年回不去,帶了你和你媽最愛吃的年糕。”一邊說,她一邊從那個滿滿的大包里取出一大包年糕。“呦,媽,您帶就帶吧,帶這么多幹嘛啊。”爸爸攔著姥姥不讓她放下。“哎呦她們娘倆愛吃就多吃點,今年我買的好米,可香了,還不粘牙。”掂了掂量,真的一點也不輕。看著姥姥一年年彎下去的腰,我突然想起了書桌上我剛出生時和姥姥的合影。那時的姥姥,身體沒有現在這么差,白頭髮沒有現在這么多,皺紋沒有現在這么深。她少去了一份活力,多了一份老年人的祥和。她沒有年輕時矯健的步伐,但她還是做幾小時火車到女兒的家中,只為給女兒和外孫女帶去一包新做的年糕,問問外孫女的成績。她老了,但聯通親情的血脈還是支持著她無私的愛著兒女。

買爆竹的商戶不見了,紅火的年味淡了,但親情還是濃濃的糊在心頭。即使在沒有紅爆竹,彩燈籠的春節,它也是緊緊的包住你的心,帶給你寒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