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2007年中考作文佳作選及點評

貴 陽 市2 0 0 6年 中 考 作 文 佳 作 選 

張 宗 明

【試題回放】

攀登是一種向上的姿態,也是一種追求的過程;攀登意味著體力的付出,更意味著意志的堅持;攀登是一種智力的拼搏,也是一種情感的掙扎;攀登意味著位置的變化,更意味著境界的開拓;……攀登是克服外部的困難,攀登是戰勝內在的自我。環顧身邊的社會,攀登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單位、個人,無不在攀登中表現“自我”,決一勝負。

請以“攀登”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m.diyifanwen.com整理)

【佳作選評一】

不要再平庸混過一生,找到人生目標,為之行動吧。

—— 題記

向著光輝的頂峰前進

貴陽市一考生

望著試卷上《攀登》這一話題的提示語,我不禁思緒萬千……是啊,人生的旅程中往往少不了攀登,許多成功之士,都要經過無數次的攀登。儘管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次次的挫折,一級級的考驗,一道道的難關。但我想只要不怕困難,頑強的去拼搏,那么,我們一定能看到頂峰上的光輝。

哪個成功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青年作家張海迪5歲患脊髓病致殘。她只能在輪椅上,在床上艱難度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一面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鬥爭,對人生充滿了信心。一面以永恆的自信,驚人的毅力,在攀登科學的道路上艱苦跋涉。她沒有上學,但她學會了同齡人該學的課程,還自學了多門外語。為了學英語,她花了比常人多五倍的心血。她每讀完一本英語書,心情就無比激動。在困難面前,她一點也不氣餒,而是迎頭向上攀登。張海迪就是憑著她頑強的毅

1

力,闖過了一道道難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翻譯家,成為一位敢於“攀登”的勇士。她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她的事跡一次次震撼著我們,她是一代青年的楷模。

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從小就生活在艱苦的生活中。由於受父親的薰陶,他迷上了音樂。貝多芬從小就十分同情勞苦大眾。他決心用音樂來訴說勞苦大眾的艱辛生活。但是,當他的藝術步入佳境,信心百倍時,不幸降臨在他身上,他得了慢性中耳炎。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貝多芬竟然沒有退縮,而是繼續他的創作。疾病的折磨、工作的勞累。使他的中耳炎越來越惡化,聽力越來越差。可他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創作出了舉世聞名的《命運交響曲》。他挫折面前表現出的毅力和樂觀的態度,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他的蓋世英名一樣,受到全人類的景仰,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嗎?

“炸藥之父”諾貝爾,為了研究炸藥,犧牲了自己的親人——弟弟,自己和父親也受了

重傷。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面對這嚴峻的考驗,他一點也不懊悔,終於成功製造出炸藥,取得了成千上萬的科研成果,登上了科學的頂峰,為全世界積聚了巨大的財富。他光輝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樣,永遠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上。

看看這些成功之士,再想想自己,我不免有點慚愧。生活中,我遇到困難或挫折,總是猶豫不決,常常半途而廢。一次一次讓成功的機會從我身邊溜走,今天,《攀登》這一話題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很大的啟示。張海迪、貝多芬、諾貝爾等就是我心中的頂峰,我一定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遇到困難不低頭,不退縮,為了理想,為了光明,為了人類的進步和文明,奮發向上,頑強拼搏,勇敢攀登,向著光輝的頂峰前進。

望之彌高,無所畏懼。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努力攀登,頂峰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點 評】這篇佳作有厚重的使命感。作者感情真摯,運用鋪陳排比的手法,將三個典型事例連綴成篇,過度銜接自然,謳歌了中外名人張海迪、貝多芬、諾貝爾攀登科學頂峰的光輝業績,從而聯繫“自我”,闡發自己的感受。“向著光輝的頂峰前進”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光輝的頂峰”一語雙關,寓意深刻,表達了作者對張海迪、貝多芬、諾貝爾等世界名人的敬仰之情和以他們為榜樣,向著光輝的頂峰前進的決心。本文題記、標題和正文貫通一氣,交相輝映;選例精當,緊扣話題;敘中有議,畫龍點睛;語言簡潔流暢。這些都展現了考生成熟的個性,廣博的知識積累與紮實的語言功底。 

(張宗明老師薦評)

2

【佳作選評二】

為 何 攀 登

南明區一考生

鄰居青青是個很能幹、有雄心、有理想的男孩。我兩都瘋狂地愛山。只不過,他愛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小山”的氣魄,而我愛的是“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的感慨。

那天清晨。我兩又去攀登青龍山。我站在山前,將青龍山細緻打量。她苗條高挺,披著翠綠色的衫子,白雲恰似遮面輕紗——好一個嫻靜的少女。而青青的目光,只注視著白雲中若隱若現的山尖。我還在盡享青龍山的清新,青青已登向上山的小路。我不得不匆匆地跟上。

我緩步登梯,讓每一階梯都留下我攀登的足跡。而青青,跨著大步,三級兩級地一躍,遙遙地走在前面。他眼中只有山路,心裡只有山尖。我一級一級地踩著青石台階,不急不緩。青青偶爾回頭看我,我對他說:“青青,你先上去吧!”他猶豫了一下,向我點點頭,幾步飛奔,便不見了。

路旁的樹林深邃幽遠,樹根交錯糾纏,枯藤靜靜地繞在樹枝上。晨曦透過樹葉斜斜地射來,在台階上留下幾塊斑駁。一條小溪汩汩淌下,像一條綴著鈴鐺的銀鏈子,“叮咚……叮咚……”響個不停。

可是,路的台階中斷了,只剩下光禿禿的土坡,偶爾有幾塊鋒利的石頭或是乾枯的斷根露出來。這時,我手腳並用,拉著石頭、樹根拚命向上,弄得灰頭土臉,氣喘吁吁。更慘的是,我踩到了一塊活動的石頭,扭了腳,還半死不活地在土坡上吊了半天。路一下子變得很窄,一邊是向外凸起的嶙峋岩壁,另一邊是深不見底的山谷。這時,我側著身子,手扒岩壁。人好像懸在半空,下頭卻是一個巨大的鏇渦。不過,每過一個險關,我就找個地方坐坐,撫一撫手上的傷口,喘口氣兒。遠處有人在唱鄉戲,歌聲、喝彩聲遙遙傳來……

我不抬頭看山頂還有多遠,我想,只要我堅持,總會離山頂越來越近。沒錯,我往上爬,該停就停,該走就走。終究,我還是到了山頂。

3

青青果然早到了。他正站在山頂的一塊石頭上,雙臂張開,寬大的襯衫在風中獵獵作響,像一隻雄鷹。哎,青青,你一定是直奔而來吧,一步也沒有停留過。

我給青青講我在上山路上看到的風景,講那隱隱約約的鄉戲,可是他都不知道。我說:“青青,你錯過了很多。”

他笑了笑說:“你也錯過了很多。”於是他給我講太陽怎么一點點升起,雲霧怎樣一點點散開。真的,我也錯過了很多。

我突然明白了,我們走的是同一山路,攀登的是同一個山頂。可是,我們是為了不同的理由在攀登啊!青青是為了山頂的那份快樂,而我是為了山路上的那一份情趣。

生活,也是一樣;學習,也是一樣。我們都有夢想,有的人奮勇攀登是為了尋求夢想中那一瞬間的美麗,摘取頂峰的輝煌;有的人輾轉攀登是為了感悟那沿途的苦辣和甘甜,積蓄奮起的力量……

(m.diyifanwen.com整理)

【點評】讀罷本文,心中有一種奮發向上的衝動,原因大概是因為這篇佳作的三個特點:一是平中見奇。文章大部分文字在平實地記敘自己和同伴登山的經過,結尾異峰突起,談生活,談學習,蘊涵著人生哲理,主題得到升華。二是對比的寫法。寫兩人愛山的情趣不同,登山的目的不同,登山的方式不同,因此,登山的收穫也不同。層層鋪墊,前後照應,收到了高屋建瓴,水到渠成的效果。三是寓理於情,情景交融。如寫樹林、小溪的情趣,寫台階中斷、山路狹窄的驚險,寫歌聲、喝彩聲的悠遠和喜悅,一張一弛,都與“有的人,是為了感悟那沿途的苦辣和甘甜”相照應,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另外,文章如此生動感人,還在於小作者寫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張宗明老師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