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作文指導:既要慎讀精思,又要善於放開

近年來,對中考作文命題走向的“預測”、評議越來越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既要慎讀精思,又要善於放開,歡迎大家參考!

【既要慎讀精思,又要善於放開】

針對“接軌”說,“維穩”方則認為:國中生與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有較大差距,中考作文命題的依據只能是《語文課程標準》而不是高考指揮棒,堅持穩中求新,在保持地方命題特色的同時把命題做得精緻,才是明智的現實選擇。如今,縱觀各地市20xx年的中考作文試題,我們可以發現“接軌”方的主張並未看好,新材料作文命題占比不足8%。 雖然“維穩”方“勝出”,但嘗試“接軌”的作文試題仍值得我們關注。

一、降低難度,著眼“過渡”

如20xx年包頭卷作文題材料:白龍馬幫助唐僧完成了取經之行,被佛祖賜予“天馬”的光榮稱號。回到長安後,它去磨坊探望當年不願協助唐僧共赴西天取經的老朋友――青龍馬。 得知白龍馬的成功與榮譽,青龍馬十分後悔,它說:“其實這些年我也一直在不停地走,論路程也不比你短。可除了甜美的草料外,我卻什麼也不曾得到。” 白龍馬說:“你貪圖駕輕就熟,滿足於主人提供的草料,自然就不會有外出闖一闖的勇氣。你走路沒有方向,永遠只會在原地打轉轉。我卻涉深水,穿沙漠,忍饑渴,斗妖魔,歷盡千辛萬苦,才完成這次偉大的行程。我認為我的成功源於三點:有遠大明確的目標,不怕吃苦流汗,一直堅持走下去。”青龍馬聽了之後想:再有機會,我絕不再猶豫觀望了。命題者要求“認真閱讀這則材料,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一篇文章”。

材料中的主人公來自考生喜歡的《西遊記》,趣味性、可讀性強,對話中點出了三個“成功之源”,減少了思維量,考生只需“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構思成文即可。這樣的命題帶有命題作文、話題作文的某些因素,“自選角度”的特點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二、角度多樣,便於選擇

如20xx年重慶A卷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章魚面臨敵人攻擊咬住不放時,它會向敵人噴墨、變色,仍然無效時,它會不假思索地收縮肌肉,切斷其中的觸角逃亡而去。海豹原來群居在海島上,棲息於岩石,但潮水來了,無立足之地,由陸居變為水居,全身作了調適與演化,它不但學會了游泳,還精於潛水。金魚在寬廣的池中不知道有多逍遙,但屈身魚盆或者魚缸後,由於轉身不便,它會自動瘦身,鰭也變小了……

這是一道比較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題。材料講的是自然界中的三種動物,有趣味,通俗易懂,可選的角度不唯一,包容性強,“臨危智為” “自我保護”“適者生存”“求變取勝”“變中進化”等都可入題。如“反彈琵琶”,以“最佳化自身,改變環境”立論,舉出近墨而不黑、能淨化環境的蓮和變“大染缸”為好街道的好八連等例子進行闡述,或以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環境的經歷演繹主題,都是很可能出彩的選擇。

【應對策略】

一、訓練原則:定位準確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寓意比較淺顯,有可讀性,以情節性材料為多;有較強的發散性,提供的解讀角度較多;既適合寫記敘文,也適合寫簡易議論文或其他文體;考查的是提煉觀點、選取角度的能力,提取合適素材通過記敘一件事情演繹觀點的能力和自擬題目的能力。中考前訓練2―3次為宜,使新材料作文這種題型不再成為考生的“盲區”,一旦遇到此類題目考生能夠“上手”,不致束手無策。

二、慎讀精思,發散思維

整體把握,善抓關鍵,辨證思考。如20xx年河南卷作文題:讀下面材料,然後作文。

女兒問:“為什麼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親說:“甜的西瓜是因為被陽光照耀的時間長。”“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陽光的照耀嗎?”女兒又問。父親說:“是啊,陽光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地照耀著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熱,躲在陰影里,不肯接受陽光的照耀。”

命題者要求“根據材料寓意,選好角度,自擬題目”作文。材料由父女之間圍繞西瓜“甜與不甜”的兩問兩答展開,關鍵字語有“甜”(意味著健康成長,成功)、“公平”(意味著客觀條件相同)、“接受”(意味著主觀、主動地需求)、“躲”(外在表現)、“怕、不肯”(暗示主觀原因)。抓住這些關鍵字語思考“客觀與主觀”“外因與內因”“接受與付出”“懦弱與堅強”等辯證關係,就可以提煉出以下觀點:主觀因素決定成敗;挑戰艱苦才能成就自我;“付出”讓“接受”盡顯價值;內需,比公平更重要……當然,有些“另類思維”也應該提倡,這是由新材料作文包容性強的特點決定的。如有位考生擬題《我曾是那個不甜瓜》,說的是“我”在學習上怕苦畏難,瘋玩也沒人管我,還笑話用功的同學“傻”,結果成績越來越差,老師也對“我”失去了信心……後來,新來的班主任曉之以理,她高超的誘導藝術領我逐漸走出“陰影”……於是“我”抒寫感悟:開導一下那些“不肯接受陽光照耀”的“西瓜”吧,它們一旦明白生命接受陽光的價值,就會走出陰影,變成“甜瓜”的。人們需要公平的陽光,更需要善於說服“躲光”西瓜的老師……這位考生根據自身經歷確定的角度是從材料中引申出來的,貼切、新穎。

三、用好材料,擬好題目

如寫記敘文,不要求與材料形似,只強調與材料神似;萬不能大段引用、複述材料,行文時可以不提及材料、不點擊材料,只要有“靈犀”與材料的某一含義相通即可。如20xx年瀋陽卷作文試題: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商人請人們幫忙把陷在泥濘中的貨車拖出來,並約定按每人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勞。兩個滑頭混在人群中,喊著響亮的號子,做出誇張的表情,但並不真正用力。事後,兩個滑頭只分到很少一點錢。他們去質問商人,商人說:“我沒有注意你們的號子、表情,我只注意你們留下的腳印。”眾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兩個滑頭的腳印都非常淺,而那些真正賣力氣的人,腳印都深深地印在土地上。

這就是一則具有多義性的材料,從“商人”角度看,可選材料有“學會透過表面抓住實質”“做智慧型的管理者”“不被假象迷住眼”等;從“兩個滑頭”角度看,可選材料有“‘聰明’反被‘聰明’誤”“實實在在才是真”等;從“真正賣力氣的人”角度看,可選材料有“老實人終不吃虧”“‘將腳印深深留在大地上’最美”等。你的“庫存”中的材料只要與這些“觀點”相通,就能用來演繹,寫記敘文、議論文都可。

當然,任何語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語境義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選”和“自定”時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範圍”,不能任意發揮,無邊無際,要避免走入“零相通”的誤區。

有的考生以一兩句話將材料“植入”文章,或引入,或比附,或“點睛”,也能出彩。新材料作文的擬題堪稱“明眸善睞第一瞥”,須講究準、美、新,遠離偏、俗、平。

【示範引路】

(20xx年哈爾濱市區卷中考作文題)一個遭受挫折的年輕人,情緒低落地走到自家的一扇窗前,推開了窗子。窗外是拆遷後留下的一片廢墟,斷壁殘垣,雜草叢生……他猛地關上了窗子,低著頭,坐在房間的一隅,默默無語。他的父親看到了,忙拉著他來到客廳的落地窗前。窗外綠草如茵,花壇中一簇簇盛開的鮮花,迎風擺動……看著眼前美麗的景色,他覺得自己的心情也漸漸好了起來。

這個材料至少給了我們這樣一些啟示:環境會對人的心情產生一定影響;正確而及時的引領有助於走好人生之路。

請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標桿文】

向前看,路燈照亮遠方

哈爾濱一考生

如同年輕人推窗看見雜草叢生的廢墟後默默無語一樣,那次考砸了的我,眼前也是一片黑暗……

路燈下,我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很長,迷濛的夜色仿佛要淹沒整條街。下過雨的道路濕漉漉的,給人發霉似的鬱悶感,原本不寬的道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幾個水坑,被路燈照得閃著微微的粼光。

我拖著像被灌了鉛似的大腿,耷拉著腦袋,挪著步子。腦海滿滿的都是憂愁和恐懼。一想到自己“不堪入目”的成績,這么多天的努力付之東流,無顏面對媽媽,我像一隻漫無目的的小飛蟲,躑躅在冷清寂寞的街頭。

快到家了,腦海中開始想像媽媽失望傷心的神情,還有那教科書般的責備,我愈加忐忑不安。無可奈何的我選了一個石凳坐下,時而仰起頭呆呆地望著天,時而又靜靜地看著地……

倏忽,一個閃動的生命映入我的眼帘。水坑中一隻泥濘不堪的小蜜蜂正在痛苦地掙扎著。毫無疑問,這一定是一隻因貪玩而被雨水打落在水坑中的小蜜蜂。它不斷振動翅膀,使出渾身解數,發出嗡嗡的哀鳴。

緊接著,它停止了掙扎,無聲無息地浮在水面上。我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帶著一絲悲天憫人的惆悵。然而,不一會兒,它突然像精靈一般振作起來,像快速轉動的水輪,很快便由中央劃到水坑邊緣,繼而一鼓作氣,振翅一飛,靈巧地躍出了那對它來說簡直是茫無邊際的深淵。

這一切都來得如此猛烈,如此急促,垂頭喪氣耷拉著腦袋的我,完全被它那美麗的身影驚呆。原來,它那短暫的停頓,並不是偃旗息鼓,而是在反思過去,總結經驗,尋找新的突破口。也許,它在積蓄力量、審視過去的時候,就已經找到了走出困境、通向成功的那條路!

只見那飛出水坑的可愛的蜜蜂不斷地抖動著翅膀,清理著身上的泥漬。它終於一躍而起,借著路燈的光芒,向著希望與未來飛去。

向後看,深陷泥淖一片黑暗,這是一扇絕望的窗;先前看,奮力自救燈光明亮,這是一扇希望之窗。小蜜蜂選擇了後者,而我呢?

我心裡的某個地方,似乎被打開了一扇窗,點點路燈的光輝照亮了心田的每一個角落,照亮了伸向遠方的路……

此時,濕漉漉的路面不再令人鬱悶,我大步踩過幾個水坑,走至門前,按響門鈴……

【簡評】

文章開篇用一句話便由材料轉入作者設定的情境,顯示出作者的用材之智;以“向後看是絕望的窗,向前看是希望之窗”立意,與提示語“正確而及時的引領有助於走好人生之路”契合;轉化過程的敘寫沒有直奔主題,而是以生動有趣的細節描寫取勝;賦予路燈、水坑等事物以比喻義,並設計好對比、照應;自擬題目切合材料題旨且有文學味,這些都見證了作者駕馭新材料作文的較好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