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魯迅的作文素材國中

魯迅的文章和作品,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去讀,等你有一定的見解之後再來讀讀魯迅的話,或許才能明白魯迅的智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寫魯迅的作文素材國中,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人物簡介

魯迅(1881.9.26—1936.10.19),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為豫才。魯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在浙江紹興府城內東廠房口,漢族。他幼年喪父,生活寒苦,就靠母親和姐姐幫人洗衣服維持生計。曾有過百來個筆名,而1920xx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國小語文課本等,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先生以筆代戈,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人物經歷

(1)童年

13歲以前,身為官宦之家、書香門第的魯迅是無憂無慮的,他用孩童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身邊的一切,美麗而充滿生機的“百草園”是魯迅的“童年俱樂部”;質樸而仁厚的長媽媽是魯迅心中最真的回憶,魯迅用筆將這早晨最美麗的花放在夕陽的光輝下拾起,將它珍藏在《朝花夕拾》的字裡行間,那茸茸的碧苔,顫顫的綠意,成為他人生永恆的春天。

連結話題:捍衛童年;季節;時間不會讓記憶風化;心靈氧吧……

(2)少年

由於祖父科舉行賄下獄,父親病故,魯迅家道中落,做為長子的魯迅,幾乎每天要出入於當鋪和藥店之間,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有誰從小康人家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路途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少年的苦難給予魯迅深刻的教訓與思考,他開始直面人生,準備“尋求別樣的人們”。

連結話題:情結;直面挫折;苦難是一種養分……

(3)青年

認識青年時期的魯迅,需要了解以下幾件事:

其一,“棄醫從文”。南京求學期間,魯迅接觸到嚴復翻譯的《天演論》,使他有了對維新的信仰和對自然科學的愛好。加上對父親的病的心結和對日本維新大半發端於西方醫學的認識,魯迅到仙台學醫。眾所周知的“幻燈片事件”又使魯迅認識到“立國先立人”,於是有了先生的人生轉折——棄醫從文。

其二:“禮物事件”。在仙台求學間,母親函信促歸,母命難違,魯迅走進了婚姻的入口,他說:“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與朱安結合成了先生終身的一大憾事。

其三,“鐵屋子理論”。婚姻的不幸已使先生負重難行;又因為家庭瑣事,魯迅與弟弟周作人反目失和;更重要的是期間辛亥革命的失敗,派系傾軋爭鬥,長夜昏沉,黑雲翻滾,加之老友范愛農之死,使得先生一度消沉擱筆。這時《新青年》編者錢玄同請魯迅出山,魯迅回道:“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面萬難破毀的,裡面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死了,然而從昏睡入死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錢挑戰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於是有了《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傳世經典。

(4)壯年

壯年的魯迅愛情與創作雙豐收,可謂魯迅的黃金秋季。期間,他加入左聯,《吶喊》《彷徨》付梓;同時先生終於跨過了婚姻這道坎,與學生許廣平結伴牽手。從當時的《兩地書》和此後的婚姻生活中,你可以讀到一個作為男人、丈夫、父親的血肉豐滿的魯迅來。

(5)晚年及逝世:

長夜待曉,身心交瘁,奮戰猶酣。1936年10月19巨人停止了思想。魯迅逝世後,送葬者數萬人。半路上,自發加入送殯民眾無以計數,隊伍足足有二里多長!

連結話題:生無所息;留下一點空白;人與路;季節;留給明天;紀念;時間不會讓記憶風化;忘記與銘記;寬恕;情理之中與意料之外;裝飾與本色;願景;文化偶象;軌跡……

人物事跡

教育他人

在廈門大學教書時,魯迅先生曾到一家理髮店理髮。理髮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樸,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髮時就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反而在理髮後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理髮師——遠遠超出了應付的錢。理髮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過了一段日子,魯迅又去理髮,理髮師見狀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滿臉寫著謙恭,“慢工出細活”地理髮。不料理畢,魯迅並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髮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理髮師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樣給,今天怎么這樣給?”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回您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理髮師聽了大窘。

棄醫從文

一天,在上課時,教室里放映的片子裡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到刀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裡像大海一樣洶湧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

從此,魯迅把文學作為自己的目標,用手中的筆做武器,寫出了《吶喊》、《狂人日記》等許多作品,向黑暗的舊社會發起了挑戰,喚醒了數以萬記的中華兒女,起來同反動派進行英勇鬥爭。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夜以繼日地寫作。

標點的稿費

大家知道:標點符號雖然其貌不揚,但在文章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呢。可當年的出版界對標點符號不重視,在支付稿費時,往往把它從字數中扣除,不給稿費。一次,魯迅應約為某出版社撰寫書稿,由於事先探知該出版社不支付標點符號的稿費,因此他的書稿通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

編輯看了書稿後,以“難以斷句”為由,回信要求魯迅加上標點符號。魯迅回覆:“既要作者加標點符號分出段落、章節,可見標點還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標點也得算字數。”那家出版社沒辦法,只好採納魯迅的意見,標點符號也折算字數支付稿費了。呵呵!

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珍惜時間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閒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自強不息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裡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裡,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藥店去買藥,家裡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裡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裡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