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五單元蘇教版作文:從食品安全說開去

九年級上五單元蘇教版作文:從食品安全說開去

前不久,國家工商總局、衛生部等部門聯合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食品監管部門嚴查問題火鍋底料等食品添加劑,嚴打食品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標籤標識虛假標註和虛假宣傳等。

緊接著,農業部新聞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出面聲明,農業部開展了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等違禁物質的例行監測,沒有檢出皮革水解蛋白等違禁添加物質,三聚氰胺全部符合臨時管理限量規定,生鮮乳質量安全狀況總體良好。

但是,無論“多么緊急”,無論如何“檢測”,無情的現實是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沒有得到真正解決。

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難。監管部門不能讓法律與通知流於口號,不能讓例行監測流於形式。只有嚴格的執行,才能換來健康的保證。這個健康,既是指人的身體健康,也是指社會的健康。

有人說這個真不容易,其實,這個真的容易。古人早就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禮記》記載:周代對食品交易的規定:“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鬻於市。”為了杜絕為牟利而濫殺禽獸魚鱉,國家還規定,不在狩獵季節和狩獵範圍的禽獸魚鱉也不得在市場上出售。

唐朝時,嚴格杜絕有毒有害食品流通。根據《唐律疏議》記載,如果食品變了質,食品的所有者必須立刻銷毀食品,否則要被杖打90下;不銷毀有害食品,送人或繼續出售,致人生病,食品所有者要被判處徒刑一年;如果這種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則要被判處絞刑。別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本應被銷毀但未被銷毀的有害食品而造成死亡,食品所有者也要按過失殺人來處罰。

宋朝的法律也繼承了唐律的規定,對腐敗變質食品的銷售者給予嚴懲。古人很明確地告訴我們,有嚴厲的法律,就要嚴格實施。

法與執法,原本是共生同存的,但是,在我們處的這個“和諧”社會裡卻成了一對矛盾。請聽這個段子,看是不是造謠污衊:“中國法治現狀:1)三個基本法:領導的看法、領導的想法、領導的說法。2)三個訴訟原則:大案講政治、中案講影響、小案講人情。3)三個效力原則:法律服從紅頭檔案,紅頭檔案服從內部規定,內部規定服從領導決定。4)法治基本狀況:嚴格立法,普遍違法,選擇執法。”報紙公開的宣傳是“三個至上”,“法律至上”殿後!

為什麼有人說現在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分析起來,大背景是“文革”結束以後,不搞誤國整人的政治運動和“民眾運動”了,廢止了“大字報”等“四大”手段。尤其是近年來,大力提倡和諧、穩定。這當然正確,但治國安邦的相應法律和制度建設,比如民主監督(包括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卻遲遲沒有建立起來,或只是流於紙上宣傳。因此,從上層開始公權力嚴重濫用,權力尋租日益蔓延和猖獗,而官德墮落,上行下效必然導致所謂社會潰敗,道德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