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日記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又叫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包粽子、買粽子、吃粽子、賽龍舟。下面為大家帶來關於端午節日記,歡迎閱讀!

關於端午節日記1

農曆5月初5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這一天,人們都要包粽子、賽龍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非常愛民,深受老百姓的擁護。那個時候,秦國的實力非常強大,屈原想聯合各個國家一起對抗秦國。可是卻遭到楚國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見秦國的軍隊已經快要撞開楚國城門。心想:國家已經沒有希望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於是,他在農曆5月初5這一天投江自殺。

屈原死後,老百姓紛紛把用遼葉包好的粽子投向水裡,怕水中的猛獸吃了屈原。為了驚動魚兒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好尋找打撈屈原的屍體,人們還製造了一種叫“龍舟”的長船。每到端午節,人們就賽龍舟。

一直到現在,我們依舊過著端午節。端午節成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按規定放假一天。現在過端午節不再局限於吃粽子和賽龍舟,有條件的可以去外地旅遊,沒條件的也可以在家鄉郊遊。

至今人們仍沒忘記屈原這位“愛國詩人”。我們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志願,更好的建設我們的祖國。

關於端午節日記2

今天是端午節,全國各地都在慶祝端午,紀念屈原!

一大早,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往菜市場趕去,回來的時候手上提著大袋小袋。我問奶奶這是準備做什麼,奶奶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食餅筒啦!”出於好奇,我就站在旁邊觀看起了奶奶做食餅筒的過程。奶奶先把粉和上水,然後不停的攪均勻,三五分鐘就成了一個麵團。揪出一小團的麵團糊在平底鍋上,就成了一張薄薄的餅皮。餅皮好了之後,接下來當然是做餅筒的餡料了。首先,奶奶從籃子裡拿出了好幾個雞蛋打在一起,然後就像做餅皮一樣把蛋糊成圓形的,然後放在案板上把蛋切成了長細的條。接下來就是炒麵和土豆絲了。奶奶的手藝特別好,在炒麵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流口水。媽媽看見我這么喜歡,把每個菜都留了一點出來,我吃了個飽肚。就這樣,奶奶做完這個菜後又開始忙活別的菜,直到中午才吵完所有的菜。

11點半的時候,奶奶終於開始做食餅筒了,從每一盆菜里都拿出了一點菜來放在餅皮上,把餅皮撐得飽脹飽脹的。奶奶做了很多個,我和爸爸媽媽都很喜歡吃,一下子就解決掉了四五個。

我最喜歡過節日了,既能放假還能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很喜歡吃食餅筒,央求奶奶晚上還繼續做給我吃,奶奶說晚上還有粽子等著大家一起吃呢。今天不僅嘗到了美味的食餅筒,還知道了食餅筒的製作方法。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日記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又叫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包粽子、買粽子、吃粽子、賽龍舟。

每到這一天,家家門前掛起菖蒲、艾草,走在街上,到處散發著淡淡的幽香。

婦女們總是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把浸泡過的糯米,用一張張竹片細心的包起來。包好的粽子有白米粽、棗子總、赤豆棕、豬肉粽……各種各樣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不一會兒,屋子裡就充滿里糯米和竹葉那淡雅的清香。

在我國端陽節的這一天還要舉行賽龍舟比賽。河裡排著一條條與游龍非常相似的的船。一位位英俊的小伙子穿著彩衣,在打鼓的敲擊聲中,大家划動船槳。河岸上到處站滿了人,大家你擁我擠,熱鬧非凡。

許多老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講起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待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國身邊當官,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來到淚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長嘆一聲:“永別了祖國!”一縱身跳入江中,百姓划船趕來可是找不到屈原,好扔粽子在江中,就有了五月初五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