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風俗

傳說公元前278年端午節這一天,流放到汨羅江邊的愛國詩人屈原得知楚國都城淪陷,在絕望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於是說“端午”乃屈原祭日。

一、湖北:

湖北秭歸是屈原的故鄉,位於長江北岸,四周城牆環繞,形似一個傾斜的葫蘆,故有“葫蘆城”之稱。在秭歸有許多有關屈原的名勝古蹟,如香爐坪、照面井、讀書洞、玉米三丘等。

紀念儀式:

在屈原故鄉秭歸有三個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為“頭端陽”,五月十五為“大端陽”,五月二十五為“末端陽”。秭歸人從農曆四月底就開始忙碌——泡糯米,殺雞鴨、掃庭院,備鑼鼓,修龍舟……準備過節的陣勢絲毫不亞於過大年。到了五月初五頭端陽這天,人們開始包粽子、煮雞蛋、吃大蒜、喝雄黃酒,還採來白艾和菖蒲用紅紙條紮成束後懸於門前。到了農曆五月十五這天,各家各戶備下佳肴接女兒、女婿回家同享,俗稱“過大端陽”,這期間的重頭戲包括划龍舟、投粽子、辦詩會,這種熱鬧的節日氣氛一直持續到農曆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末端陽”,整個端午節儀式前後長達20天。

屈原故鄉秭歸龍舟競渡從長江南岸開始到北岸屈原廟結束,象徵著把汩羅江愛國詩人屈原英魂迎歸故里。秭歸人們在劃龍船時,有唱龍船歌助興的,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

屈原的詩篇流傳千古,辦端午詩會是秭歸人歡度端午最獨特的形式。秭歸鳳凰山上,詩人們用自己創作的佳句憑弔屈原,“時維五月兮,節屆端陽;競渡龍舟兮,弔古忠良……”這些詩人大多來自騷壇詩社,是屈原誕生地樂平里的一個地道的農民詩社。

當地游點:

秭歸縣歷史悠久,地處湖北省西部,是龍舟運動的發祥地之一。秭歸木魚島港灣離三峽大壩只有1公里,是賞景和看龍舟賽的好地方。此外,九畹溪是“觀三峽大壩,攬平湖風光”的絕佳之地,風光原始獨特,巴楚文化底蘊深厚,據說屈原早年曾在此開壇講學、植蘭修性。在秭歸,屈原紀念館不可不去,它位於秭歸縣城東。館內藏有屈原石像、青銅像、橘頌亭和碑廊,屈原石像是國內今存最早的一尊屈原石像。

當地美食:

秭歸被稱為“中國臍橙之鄉”,臍橙品質優良,風味獨特,具有果大無核、皮薄、色鮮、肉脆汁多、香郁味甜的品質。除了臍橙,位於秭歸的“三峽苕酥”也享負盛名,這是以三峽地區土家民間傳統食品“苕絲糖”為基礎的一道地道菜式,保留了鮮紅苕熟化後的特有香氣和風味,口感酥脆,甜味適中,爽口化渣,老少鹹宜。

二、湖南:別開生面祭龍儀式

兩千多年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懷抱石頭投入汨羅江,以表達“眾人皆醉我獨醒”,不與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潔志向,自此,這裡成為了歷史上“端午源頭”。近幾年每到端午節都會在這裡舉辦龍舟比賽來紀念屈原,在岳陽人民心中,歷來都有“寧荒一年田,不輸端午船”的說法,龍舟賽是逢盛世、慶豐年的大事情。

紀念儀式:

據岳陽當地人介紹,全世界只有這裡的龍舟賽前舉行祭龍儀式,這也是區別其他地方龍舟賽的不同之處。祭龍儀式開始是由一個強壯的小伙子帶著船員扛著龍舟上的龍頭,虔誠地走進屈子祠中,隨著鞭炮炸響,鐘鼓齊鳴,所有船員朝著神龕上“故楚三閭大夫屈原之神位”跪下,畢恭畢敬地磕個頭。再由原來的人將龍頭扛回船上。然後起立,船長扛著龍頭,帶領船員緩步繞過後進中廳的屈原雕像,出祠門小跑步回到河灘邊,一齊跳入江水中,大家護著龍頭洗“端陽澡”。澡畢登舟,將龍頭重新安置在船頭,儀式才算結束。

獲勝的隊伍無疑會感受到莫大的光榮,他們把龍舟的勝利看成全族全村的光榮。隊員們還將享受到鄉民犒勞他們的慶功宴——龍舟宴,有八大主菜和鄉民用本地稻穀釀製的谷酒。

今年的5月27日,在岳陽南湖麥子港將舉辦端午傳統龍舟旅遊文化節活動。活動內容分為岸上廣場端午粽文化展演和水上龍舟展演賽兩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祭龍盛典、百粽歸宗、萬“粽”一心、開心種福以及民間龍舟文化展演、12生肖趣味龍舟計時接力賽、摩托艇表演等異彩紛呈的活動。同時,第四屆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邀請賽也將在汨羅江舉行,來自國內外的近20支龍舟隊將在此一決雌雄。除此之外,還有“瘋狂龍舟”大型創意龍舟賽,採取民間創意的表現形式,將端午文化融入到比賽各環節之中,使遊客親身領略龍舟文化的魅力。

當地游點:

湖南汨羅江是屈原投江之地,兩岸粉牆村舍,民風淳樸,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汨羅城西北約四公里的羅子國遺址,現在還留有斷續的城垣和護城河遺址,呈現春秋遺風。愛國詩人屈原晚年流放時曾在玉笥山一帶生活和創作,玉笥山上的屈子祠便是後人紀念屈原的祠堂。汨羅江畔端午節慶祝活動一般從每年五月初一開始,至十五結束,各種端午祭屈的活動也都有獨特的文化內涵,不妨前往體驗。

當地美食:

汨羅當地人每到五月初五就製作米粽投進汨羅江里,自此以後便成了當地的一種風俗,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粽子已經成為汨羅人的特色美食之一,從起初的米粽發展到豬肉粽、臘肉粽、魚香粽等各種口味;同時,汨羅也在洞庭湖範圍之內,是魚米之鄉,因此當地的大米和汨羅江里的魚鮮也是一大特產,特別是具有獨家風味的“巴陵全魚席”更是聞名遐邇。

三、福建:親子端午游

端午節全家出遊,到福建一睹永定土樓的芳容,融入“扒龍船”的熱鬧中,喧鬧過後再到鼓浪嶼感受其寧靜之美,不失為親子游的好方案。

民俗風情:

福建各地端午節均有喝雄黃酒之俗。中午是家宴,席上必有粽子、雄黃酒、荷葉包、米粉肉等。家宴後,幼兒穿新衣、紅肚兜,佩戴用各色絲線織裹樟腦丸做成的香袋,由大人帶著到江邊看龍舟競賽,而婦女一般會在手腕上系繞命絲、佩符艾等。

歡慶活動:龍舟競渡與包粽子。江上龍舟飛渡,岸上人山人海,加油聲、歡呼聲交織成一片,煞是熱鬧。

美食:與廣東粽不同,廈門肉粽的米是炒過的,多有加調味,所以顏色較深也較入味。推薦吳再添老店,很多遊客都喜歡他們家的芋包、叉燒、豬腳芋頭罐、肉粽。

四、海南:海邊洗龍水

海南人過端午節除了與內地相同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外,還有特別的內容。

民俗風情:

洗龍水和洗草藥澡。當地人認為,端午到海邊洗洗“龍水”,龍神會保佑孩童健康成長,而每家每戶都會燒一鍋艾草水洗澡,據說會驅魔辟邪,強身健體。

歡慶活動:在文昌、儋州等地有大型龍舟競賽。

美食:海南粽子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葷素俱備,香氣誘人。

五、哈爾濱:中西合璧風情

一邊是古老的松花江,一邊是帶有歐陸風味的各式古舊建築群,哈爾濱的端午節富有濃郁的中西合璧色彩,與南方的氛圍迥然不同。

民俗風情:

踏青(從端午前夜延續一整天的活動)。對哈爾濱人來說,通宵達旦的端午狂歡得到了超凡的擁戴。從端午前夜開始,市民紛紛涌至中央大街、松花江兩岸和太陽島上,踏青、遊船、賞景、購物。大量商販兜售紙葫蘆、五彩線、荷包、粽子、蒿草等,人們把手工葫蘆、草藥荷包和五彩線掛在門前、臥室或佩戴在胸前,祈求好意頭。專門踏青的人凌晨三四點就要起身。

歡慶活動:松花江賽龍舟。

美食:東北粽子個頭較大,多用白糯米製作,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黏韌清香,別具風味。而著名的里道斯紅腸絕不能錯過。

六、鳳凰古城:端午搶鴨子

每年端午,鳳凰古城都會舉行龍舟競渡,前後三天,龍舟賽和傳統搶鴨子競賽都是沱江上最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