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作文(1)

昨夜夢裡回故鄉,今日谷城醉酒狂。

端陽親人喜相聚,拋開瑣事享倫常。

六年級:丁鵬程

端午節作文(2)

早上起來,我看見爸爸在電視上看龍舟。原來今天是端午節啊!

端午節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媽媽把艾草掛在門上,像一個稻草人。媽媽給我買了一個香袋,香袋上面繡了一個“福”字,還在邊上繡上很漂亮的花紋。

電視上龍舟賽真是太精彩了。一艘艘在水裡你追我趕,誰也不讓誰。船中央是劃般的人,船尾是一位掌舵的人,船頭是打鼓的人。他們誰也離不開誰,一起努力向前進。

六年級:曾德洲

端午節作文(3)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有好幾個來歷,有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還有些人認為端午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過端午節時,小孩子們就可以大飽口福了。因為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些食物可是相當美味的。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寫一個王,還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被稱為長命縷。我們現在有很多地方還會舉辦賽龍舟比賽,它象徵友誼和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

端午節是大約四千年前留下來的傳統佳節,我們要好好了解它的故事、風俗。

三年級:汪靖霖

端午節作文(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過幾天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關於端午的來歷和傳說,在今天,我就來講給大家聽吧!我還有自己的真實事例!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儘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於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繫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遊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後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裡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端午。

山西晉城陽城縣下孔國小四年級:閻王

端午節作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為國忠誠。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在過端午節時,人們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許多習俗。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驅邪或紀念屈原的死。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五年級:1244236665

端午節作文(6)

觀察日記一則

春天,我在牆角旁邊種了幾粒牽牛花的種子,這幾粒種子在我的精心培養下,牽牛花終於開花了。

牽牛花剛長出來的葉子是綠的,而且綠得很。有一點像碧玉,又有點像翡翠,讓人產生一股心醉的感覺。

到了八月份,牽牛花每天清早伴著太陽開放。有的是粉紅色的、有的是藍色的、還有的是淺紫色的,就像一個個小喇叭。它們好像在告訴我:“金色的秋天到了!“所以我又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報秋花。太陽落山了,牽牛花也凋謝了。第二天早晨,又有一批新的牽牛花伴著金色的太陽一起開放了。

深秋,牽牛花全部開完了,葉子也枯黃了。這時,在它的徑上長出了一個個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那裡面孕育了新的生命----種子。西北風一刮,“花骨朵“的外殼裂開了,黑色的種子隨風灑落在泥土裡。嚴寒的冬天過去了,春天又來了,它們就會破土而出,待到秋天的季節,美麗的牽牛花又開了。

小小的牽牛花不像牡丹那樣妖艷,只要落到土裡就能生長,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牽牛花雖然嬌小單薄,但生命力很頑強。

我讚美牽牛花。

江蘇晨光實驗國小三年級:540644

端午節作文(7)

在過1天就是端午節了,我的心情很激動,我非常想快點過完這一天。端午節的習俗一很多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還有許多的習俗。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原屈,在古代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他們就往河裡投放粽子讓魚不要吃原屈屍體。

最後我祝全國端午節快樂。

從vghc二年級:zxcvbnmxczcad

端午節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讓我想起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它廣泛流行於漢、壯、布依等民族地區。

據說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曾經有位詩人,名叫屈原。當自己的祖國被占領時,他無比絕望,於這年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楚國人民十分悲痛,用種種方式來追思他。我們吃粽子、賽龍舟,據說都是為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說起吃粽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習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傳統形狀為三角形,也有長方形的。一般根據其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在粽子裡撒上白糖,吃起來味道好極了。

除此之外,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當屬賽龍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龍舟賽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蛟蝦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記得小時候,媽媽用具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聽說這叫長命縷,也許戴著便能“長命百歲”吧。不過,現在這個習俗已不常見了。另外,在一些較為傳統的家庭中,還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我猜這些東西和辟邪有關。

總之,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初二:劉錕書

端午節作文(9)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機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機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著泄了氣的機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裡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機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著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裡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裡,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廣東清遠佛岡縣佛岡縣第一國小四年級:彭家怡

端午節作文(10)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東塘國小601班一年級:袁晟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