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隨想作文

端午節的隨想作文(1)

發光的不只是金子

大家都知道,金子閃閃發光,又很有價值。但發光的只有金子嗎?不,同樣發光的是誠信。

父母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也正是他們在我們蹣跚學步之際就在我們心田裡播撒下了誠信的種子,給我們講“狼來了”的故事,教育我們要誠實守信,不可以說謊。

“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正是父母在兒時就使我們成為一顆優良的種子,在成長中我們才能正確的生根發芽。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說謊,那么他的一生就不會擁有誠信。這足可凸現出誠信對人的一生的影響有多大!

誠信,不單單對一個人影響深遠,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至關重要的。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可由於當時戰火紛飛,人心惶惶,為了樹立威信,成功變法,商鞅下令在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金十兩。人們議論紛紛,卻都不願嘗試。商鞅把賞金提高至五十兩,終於有人嘗試著把木頭抬到了北門。商鞅沒有食言,當眾給了他五十兩黃金。

商鞅的這一看似有趣的舉動,卻為他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威信。“得民心者的天下”,有了民眾的支持,商鞅成功的變法了,幫助秦國統一中國。由此可見,誠信是多么重要,竟可關乎國之大事!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卻往往說明同樣的道理。

美國的開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不小心砍倒了父親心愛的櫻桃樹,但他並沒有擔心被責罰而欺瞞父親,而是誠實的向父親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可見,誠信之風早已吹入了年幼的華盛頓心中,讓他成為總統而擁有著優良的道德,並使他在總統生涯中深得民心。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是許多人深受感動。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但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裡觀光旅遊,據說是因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攝影師請一位少年代買啤酒,少年花了3個小時買到了。第二天,少年又為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給了他很多錢,可他第三天還沒有回來。攝影師們都說少年騙走了錢。到了夜裡,少年卻回來了。

原來,少年只買到了4瓶啤酒,他為了承諾,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買到了6瓶啤酒。可回來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出了玻璃碎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所有人都無不動容。從此,到這的遊客越來越多。

少年在做這件事時並不曾想到會得到什麼報酬,他只是憑著一顆誠信之心待客。而正是這一顆誠心感動眾人,一份誠信帶來商機。

古今中外,可以舉得例子太多太多。總而言之,誠信就意味著實事求是,不說謊,不違約,表里如一,說實話,辦實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誠信不單單對別人,對自己,同樣需要誠信。一諾千金,不自欺欺人,不為利益而違背良心……

誠信是雨,洗滌著人們心靈的塵埃。

誠信是雪,震撼著人們虛偽的靈魂。

誠信是鏡,反射著人們身後的黑影。

初一:林郅為

端午節的隨想作文(2)

“端午節,艷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永流傳。”

這是一首兒時奶奶教我唱的一首兒歌。那時的我還太小,並不理解那些複雜的習俗的意義,只記得天還未亮大人們便出了門,待我醒來後門前已掛了一些帶有香氣的草。

而我對端午節的最初認識,是我稍大一些,從爸爸在停電的夜晚,望著月亮,伴著蟲鳴,講述的童年往事中得到的。

在爸爸的故事裡,端午節對他和當時的我一樣,是一個充滿神秘與好奇又日日盼望的日子。每到那一天,家家戶戶齊聚在院子裡,剝開一個粽子,香氣瀰漫在空氣中。孩子們躺在老人的身邊,聆聽著聲聲蛙鳴。老人們搖著蒲扇,講述著那個百聽不厭的故事。

兩千多年前,中國大地上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深愛著祖國的詩人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懷著家仇國恨,抱石跳入了汩羅江。這位詩人就是屈原。愛戴他的百姓為了不讓魚兒破壞屈原的軀體,紛紛將裹著糯米的竹葉投入江中,漸漸的就成為了今天端午吃的粽子……故事講到這兒,老人們便會手指一顆明星,對孩子說:“看,那顆星星就是屈原。”孩子們便會隨著手指,若有所思地望著無邊的夜空。

現如今,又到了綠粽飄香的端午節,可又有幾個孩子對端午節有所期盼呢?吃著香甜的粽子,能否品出那段故事呢?遙望星空,是否能隔著霧霾看到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呢?

當韓國人將端午節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網路上有多少“憤青”猛然起身,抨擊韓國“不要臉”,將別人的東西說成是自己的,但卻沒有一個人在自己身上尋找錯誤,自我反思:這些原本就屬於我們的節日我們怎么過的?又還記得什麼呢?

當你嘻嘻哈哈向朋友做惡作劇度過快樂的愚人節的時候,是否記得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呢?

當你在為掛滿五顏六色的小禮物的聖誕樹新增裝飾的時候,是否記得再過幾天就是春節呢?

我們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節日呢?

說到國慶節先想到的是七天的假期,卻又有誰想想幾十年前革命的勝利呢;

說到春節先想到的是香噴噴的餃子,卻又有誰想想餃子包含的合家團圓呢;

說到端午節先想到的是多樣的粽子,卻又有誰想想屈原的滿腔愛國豪情呢?

就像這樣,我們對於自己的節日只記住了能使自己開心的事情,卻忘記了它本身的意義。祖國的文化在慢慢流失,而一些人卻在當“網路超人”,逞一時之豪氣,卻從不思考引起問題的原因。

高樓大廈在我們身邊不知不覺拔地而起,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尋覓到一條潺潺溪水環繞身邊,睜眼是一望無際的稻田,閉眼是淙淙水聲交織著悅耳蟲鳴的地方了。

是啊,時光的長河正浩浩蕩蕩地流向遠方,而端午節是否也在鋼筋水泥間被擠壓進這條長河中,越來越遠,越來越淡呢?

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父輩們小時那種對端午節的期盼了。我們身處的已不是那個只有端午節才能吃粽子的年代了。只要想要,各種形狀、餡料任你挑選。可即使是這樣,粽子已無法勾起我們的食慾,取而代之的是麥當勞、肯德基等洋食品。只要想聽,各民族、各語言的歌曲任你聽,可即使再美妙,也無法找回兒時奶奶教我兒歌的樂趣了。

如果,我們再不試圖挽回,恐怕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端午節,還有其他的傳統節日。隨之而去的還有我們的快樂、嚮往與追求。你可曾知道,我們正在閃爍的霓虹燈中迷失方向!

吉林長春九台市九台市第三十一中學初一:林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