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據說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傳統節日。我不知道家鄉的端午節是否為紀念屈原,但它很有點“節”的味道。

進入農曆四月,家鄉的人們便忙碌起來。走在鄉村街道里,便可時常聞到粽葉的清香。越接近節日,這味道越濃。家鄉有“大端午”、“小端午”之說。農曆五月初一是小端午。當天早晨,家人早早起床,在太陽爬上山頂之前,采來艾子、桃樹枝,用紅紅的綢布紮成一束,掛在大門的右上方。女主人起床後,如果家裡有小孩,便把早早準備好的花花綠綠的絲線搓成一束,扎在小孩的手腕、腳腕處,保佑孩子百病不侵。到夏天發洪水時,母親們便把孩子手腕、腳腕的絲線剪斷,讓它隨著洪水流去。五月初五為大端午。初四的下午,大人們便忙碌起來。淘米、洗粽葉、包粽子、煮粽子,在煮粽子的同時,煮上一些雞蛋、鴨蛋、鵝蛋,初五早上起床後,家家餐桌上,便有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和煮熟的雞蛋、鴨蛋、鵝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