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叫重五節、端陽節,五月節……

一想到端午節肯定會想到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那時楚國被滅,屈原不願投降,就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汩羅江。老百姓知道後,就包了很多的粽子投下江去餵魚,為的是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這樣,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楚國大詩人,我怎么能不永遠銘記他呢?

端午節,也會想起令我垂涎欲滴的只粽子。今天,我在小桔燈就體驗了一次包粽子。

老師先給我們做示範,她真是心靈手巧,兩隻手就像織布機上的梭子不停地來回穿梭著,不一會兒,一個造型精美的粽子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了。

該是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先左手捏住粽葉,右手往前卷,再握緊下面,就成了一個空心的漏斗。可是,這個小漏斗能創造出來,多虧了老師,要不然,我就包不下去了。接著再往這個小漏斗里放上一層已浸泡過的糯米,把餡料放上去,再加一層糯米,把它壓平。可這步也不順利,糯米像調皮的小鬼似的一個個蹦出來,只好少放點米了。然後,把葉尾蓋在米上,把多餘的粽葉捏一捏,有一面就形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再把莖的頭剪掉。最後再把繩子給捆在粽子上,一個粽子就這樣誕生了。

再看看其他同學的“傑作”,有的粽子包成了長方形,有是“四不像”,還有的成了平平的“披薩”……

通過這次包粽子活動,我不僅又學會了一門手藝,還懂得了一個人生的道理: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有耐心。

評語:文章敘述生動,描寫細膩,生活氣息濃厚